[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6482.2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文;王亚超;关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30 | 分类号: | B60L58/30;B60L58/31;B60L58/34;B60H1/03;B60H1/00;H01M8/04007;H01M8/04029;H01M8/04223;H01M8/04225;H01M8/0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串联模式和独立模式;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电堆、加热器、第一调节件及暖风芯体,第一调节件设置于电堆和加热器之间,第一调节件被配置为分别与电堆和暖风芯体选择性连通,使燃料电池系统在串联模式和独立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电堆的余热可以为暖风芯体加热,充分利用了电堆的余热,还可以同时使用加热器和电堆的热量对暖风芯体进行暖风采暖,性能更好,能源消耗低,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另外,加热器用于电堆冷启动时对其加热,使得电堆冷启动和暖风芯体采暖共用同一个加热器,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 池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燃料电池车型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混合动力车 型,受到了越来越来多的关注。燃料电池车型一般配置有电池和电堆两个动力 源,电池为纯电动行驶的动力源,电堆利用储存在气瓶中的氢气与被送入的空 气中的氧气之间发生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在此过程中电堆会排出大量的热 量和水等反应副产物。该热量需要由散热器散热,冬季时该热量也可以供给暖 风使用。然而,只利用电池进行纯电动模式时,电堆不工作,那么就无法为乘 员舱提供热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燃料电池系统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仅电堆采暖方式,在乘员舱需要暖风的时候退出纯电动模式,启动 电堆为乘员舱提供热源,采用这种方式,暖风和电堆始终连通,若电堆不工作, 则暖风就无热源可用。在环境温度很低时,由于电堆是无法自启动的,在燃料 电池系统中需要配有加热器,加热器用于对电堆进行加热,待水温升到后才能 够启动。如果开启纯电动行驶模式,即使启动加热器,但是由于加热器连接的 部件过多,加热时需要将各部件的温度全部提升才能够维持水温,耗费太多能 源,且加热采暖效果不好。
第二,暖风独立方式,通过增加一个加热器,使得在需要暖风的时候可以 启动该加热器进行工作。由于暖风与电堆不共用加热器,整车需要配备两个加 热器,成本较高,且暖风系统无法利用电堆的余热,耗能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可以利用 电堆或加热器为暖风加热,节能好,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串联模式和独立模式;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电堆、加热器、第一调节件及暖风芯体, 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电堆和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件被配置为 分别与所述电堆和所述暖风芯体选择性连通,使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在所述串联 模式和所述独立模式之间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件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A口连通于 所述电堆,所述第一三通阀的B口连通于所述暖风芯体,所述第一三通阀的C 口连通于所述加热器,在开启所述串联模式时,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A 口和所述C口,在开启所述独立模式时,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所述B口和所 述C口。
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两端分别 连通于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电堆。
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两端分别 连通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暖风芯体。
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 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散热器选择性与所述电堆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