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5127.7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9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含山县荣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0;C22C33/04;C21C7/00;B22C9/24;C21D9/40 |
代理公司: | 34129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座 冲击吸收 铸造工艺 制备 铸造技术领域 热处理 熔炼 铁水 浇注 精炼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涉及机械轴承座铸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制备铁水;(2)精炼;(3)浇注;(4)热处理;本发明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制备的机械轴承座具有优异的冲击吸收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轴承座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是现代机械装置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零部件,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零部件的旋转部件,降低其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磨损,同时能够较好的保证旋转部件的回转精度,众所周知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相应的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轴承座,轴承座通常是经过铸造成型,但是,现有的轴承座铸造方法制备的轴承座的冲击吸收能力一般,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南方地区储藏甘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制备铁水:所述铁水中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C 的含量为0.80-0.97%,Si 的含量为 0.18-0.22%,Mn的含量为 0.15-0.19%,Cr 的含量为 0.72-0.78%,Mo的含量为0.18-0.20%, S、P、Cu 总含量≤0.2%,Si/Ni比为10,其余为铁;其中制备铁水通过对原料进行熔炼处理,熔炼的温度在铁熔点以上180-220℃,并且在高温下保温静置6-8min,结合设定的温度段,能够促使铁水中碳及异质晶核充分溶解,极大的提高了铸造后轴承座的冲击吸收能力;
(2)精炼:对步骤(1)中的铁水进行精炼,精炼时添加铁水质量0.012-0.015%的稀土复合物,得到精炼铁水;
(3)浇注:将上述得到的精炼铁水浇注到轴承座模具中,所述浇注的温度为1420-1460℃,所述浇注的时间为75-80s,所述浇注速度为65-70mm/min,自然冷却成型,然后进行脱模,得到初件;
(4)热处理:对上述得到的初件加热至800-830℃,保温1-2小时,然后再进行水冷至室温,再加热至400-440℃,保温2-3小时,然后进行水冷至室温,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熔炼温度不低于铁水熔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稀土复合物为六硼化镧与纳米石墨烯混合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六硼化镧与纳米石墨烯混合质量比例为8:1.1-1.3。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冷的冷却水压力为0.7-0.8kg/cm²。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提高机械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铸造工艺制备的机械轴承座具有优异的冲击吸收能力,通过对原料进行熔炼处理,熔炼的温度在铁熔点以上180-220℃,并且在高温下保温静置6-8min,结合设定的温度段,能够促使铁水中碳及异质晶核充分溶解,极大的提高了铸造后轴承座的冲击吸收能力,经过本发明工艺得到的机械轴承座铸件的组织性能好,质量波动范围小,废品率低,通过添加稀土复合物,增加了铸件内部的碳的均匀分散程度和内部组织的球化晶体,从而提高其表面硬度和使用寿命,经过试验验证,随着Si/Ni的增加,齿轮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先逐渐增加,超过一定点后,继续增加反而会降轴承座吸收能力;随着浇注温度的增加,齿轮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先逐渐增加,超过一定点后,继续增加反而会降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Si/Ni比对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影响图。
图2为不同浇注温度对轴承座冲击吸收能力的影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含山县荣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含山县荣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51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