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4902.7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波;薛东风;赵杰;薛智民;孙有民;杜欣荣;卓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1;H01L29/7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建 电场 辐射 加固 双极晶体管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双极晶体管主体(100)、绝缘层(6)、地电位层(8)、绝缘介质层(11)和电路布线互连层(7);所述绝缘层(6)覆盖在双极晶体管主体(100)上表面,绝缘层(6)上开设有电位电极接触窗口及双极晶体管电极引出接触窗口,绝缘层(6)上表面覆盖有地电位层(8),所述地电位层(8)包括地电位电极(81)和多个双极晶体管引出电极(82);所述地电位层(8)上表面覆盖有绝缘介质层(11),所述绝缘介质层(11)上开设有电极引出接触窗口(12),绝缘介质层(11)上表面覆盖有电路布线互连层(7),所述电路布线互连层(7)通过电极引出接触窗口(12)和双极晶体管引出电极(8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电位层(8)的材料为铝硅铜或者掺杂多晶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布线互连层(7)由铝硅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6)材料为二氧化硅,厚度为(500nm~800nm)±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11)材料为二氧化硅,厚度为(500nm~800nm)±10%。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硅片上进行不同区域杂质选择性掺杂,得到双极晶体管主体(100),然后在双极晶体管主体(100)上形成绝缘层(6);
步骤2、在绝缘层(6)上刻蚀形成地电位电极接触窗口(15)及双极晶体管电极引出接触窗口(12);
步骤3、在步骤2制得的产品表面淀积第一金属层(10);
步骤4、在第一金属层(10)上刻蚀形成地电位层;
步骤5、在步骤4制得的产品上用化学气相淀积形成金属间绝缘介质层(11);
步骤6、在金属间绝缘介质层(11)上刻蚀形成双极晶体管电极引出接触窗口(12);
步骤7、在步骤6得到的产品表面淀积第二金属层(13);
步骤8、在第二金属层(13)上刻蚀形成电路布线互连层(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自建电场的辐射加固硅基双极晶体管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铝硅铜或者掺杂多晶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9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