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4884.1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彬;梁爱忠;梁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恒众达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F16H55/18 | 分类号: | F16H55/18;F16H57/021;G01D5/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编码器本体 转动轴 扭簧 齿轮副侧隙 齿轮内孔 过渡配合 万向球 轴承座 传动 轴承 连接安装板 自动化设备 精度要求 螺栓固定 周向联接 转动轴键 编码器 承载座 齿轮卡 重负荷 卡接 承载 反馈 贯穿 | ||
1.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包括编码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本体(1)内设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过渡配合轴承(3),所述轴承(3)过渡配合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5)和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与编码器本体(1)的外壳顶部相抵接,所述转动轴(2)键连接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齿轮内孔贯穿第二齿轮(8)的齿轮内孔,所述第一齿轮(7)卡接扭簧(9)的一端,所述扭簧(9)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8)相卡接,所述第二齿轮(8)下方设有微型万向球(10),所述微型万向球(10)的滚珠与第二齿轮(8)的齿轮端面相抵接,微型万向球(10)的底座螺栓连接垫板(11),所述垫板(11)固定连接轴承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分别卡接有第一轴用挡圈(12)和第二轴用挡圈(13),所述第一轴用挡圈(12)和第二轴用挡圈(13)分别与轴承座(4)内壁相卡接,且第一轴用挡圈(12)和第二轴用挡圈(13)上方均设有一个轴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卡接第一外挡圈(14),所述第一外挡圈(14)与第一齿轮(7)相抵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齿轮内孔卡接有第二外挡圈(15),所述第二外挡圈(15)与第二齿轮(8)相抵接,所述第一外挡圈(14)和第二外挡圈(15)均采用C形卡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的齿轮端面下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701),所述第二齿轮(8)的齿轮端面上表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801),所述第一环形槽(701)和第二环形槽(801)用于放置扭簧(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6)下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与编码器本体(1)的外壳顶部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9)采用具有两个圆柱翘起尾部的C型卡簧,所述第一环形槽(701)中设有第一通孔(702),所述第二环形槽(801)中设有第二通孔(802),所述第一通孔(702)和第二通孔(802)各设有三个,且扭簧(9)的两个圆柱翘起尾部分别插入第一通孔(702)和第二通孔(80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齿轮副侧隙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1)呈圆环形,垫板(11)上设有四个微型万向球(10),四个所述微型万向球(10)呈环形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恒众达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未经北京联恒众达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48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