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3464.1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宝宝;谭家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22 | 分类号: | C30B29/22;C30B7/14 |
代理公司: | 51304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健雄;廖祥文 |
地址: | 61003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驱体溶液 超声粉碎 纳米颗粒 脱泡处理 超晶格 溶剂 后热处理 混合溶液 加热搅拌 颗粒材料 目标产物 新型纳米 体积比 稳定剂 原子比 烘干 陈化 铝盐 锡盐 锌盐 铟盐 镓盐 制备 合成 | ||
本发明是一种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铟盐、锡盐、铝盐、镓盐、锌盐按照In:Sn:Al:Ga:Zn原子比1:1:1:1:1溶于溶剂中;2、加入稳定剂,加热搅拌均匀后,陈化形成In‑Sn‑Al‑Ga‑Zn‑O前驱体溶液;3、向ZnO纳米颗粒中加入溶剂,经过超声粉碎、脱泡处理后得到均匀分散的ZnO纳米颗粒溶液;4、将In‑Sn‑Al‑Ga‑Zn‑O前驱体溶液和ZnO纳米颗粒溶液按体积比1:1制成混合溶液,进行超声粉碎及脱泡处理;5、烘干后热处理,得目标产物。本发明首次实现零维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合成,这是一种新型纳米颗粒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基于ZnO的超晶格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已发现的基于ZnO的超晶格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块体超晶格陶瓷材料:该系列研究最为成熟,集中于M-Zn-O(M=In,Ga,Fe)及In-M-Zn-O(M=In,Ga)超晶格陶瓷材料,近几年也逐渐开始有关于Sn-Al-Zn-O,Sn-Ga-Zn-O和In-Sn-Ga-Zn-O超晶格陶瓷材料的报道;(2)二维超晶格薄膜材料:主要为In-M-Zn-O(M=In,Ga)超晶格薄膜材料;(3)一维超晶格纳米材料:主要为M-Zn-O(M=In,Sn,Ga,Fe)及In-M-Zn-O(M=In,Sn,Al,Ga,Fe)超晶格纳米线/带材料。因此,目前基于ZnO超晶格结构的组分元素除了Zn和O之外最多只能达到三种,还未发现三种以上元素的案例的存在。
随着对超晶格材料的研究的不断升温,有关超晶格一维至三维材料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于零维超晶格纳米颗粒的研究却很少,目前仅发现关于InGaO3(ZnO)n及Zn-S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少量报道,并未发现其他组分的超晶格纳米颗粒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旨在首次实现以In、Sn、Al、Ga、Zn、O为组成元素的超晶格纳米颗粒材料的合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铟盐、锡盐、铝盐、镓盐、锌盐按照In:Sn:Al:Ga:Zn原子比为1:1:1:1:1的比例溶于溶剂中;
步骤2:向步骤1所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稳定剂,加热搅拌均匀后,将形成的透明均匀凝胶室温条件下陈化形成In-Sn-Al-Ga-Zn-O前驱体溶液;
步骤3:向ZnO纳米颗粒中加入溶剂,经过超声粉碎、脱泡处理后得到均匀分散的ZnO纳米颗粒溶液;
步骤4: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In-Sn-Al-Ga-Zn-O前驱体溶液与步骤3得到的ZnO纳米颗粒溶液按体积比1:1制成混合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粉碎及脱泡处理;
步骤5:对步骤4所得溶液进行烘干,最后进行热处理后得到目标产物In-Sn-Al-Ga-Zn-O超晶格纳米颗粒。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铟盐为硝酸铟,锡盐为氯化锡,铝盐为硝酸铝、镓盐为硝酸镓、锌盐为醋酸锌。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乙二醇甲醚。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稳定剂为浓度为0.01~0.3mol/L的乙醇胺。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搅拌在水浴加热磁力搅拌器中搅拌,水浴温度为60~70℃,搅拌时间为60~70min,转速为400~600rpm;陈化时间为24~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3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生长托盘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拉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