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进口压力高增压能力组合电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0164.8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生元;黎林林;马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37/08 | 分类号: | F02M37/08;F02M3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口 压力 增压 能力 组合 电动 | ||
1.一种低进口压力高增压能力组合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泵组件(a)、驱动电机(b)和齿轮泵组件(c);离心泵组件(a)出油口与驱动电机(b)冷却通道进口之间、驱动电机(b)冷却通道出口与齿轮泵组件(c)进油口之间分别通过密封圈端面密封、螺钉安装固定;离心泵组件(a)和齿轮泵组件(c)与驱动电机(b)同轴同转速工作,离心泵组件(a)为驱动电机(b)提供具有压力的冷却燃油,同时保障齿轮泵组件(c)进口压力需求,齿轮泵组件(c)采用端面补偿结构的齿轮泵,通过将齿轮泵的出口高压油引入齿轮泵组件(c)中的齿轮浮动轴承组件后端面,使高压油对浮动轴承组件形成反压力,使浮动轴承组件两端液压力差小于端面补偿弹簧对其的预紧力,浮动轴承组件与齿轮泵的齿轮端面贴合,实现齿轮泵端面内泄漏补偿;
所述离心泵组件(a)包括弹性挡圈(1)、锥形支撑体(2)、加强皮碗(3)、叶轮(5)、离心泵壳体(6)、第一密封圈(7)、销子(8)、螺母(10)、进油口壳体(11);进油口壳体(11)和离心泵壳体(6)通过第一密封圈(7)径向密封、通过螺钉(12)和垫片(13)轴向连接固定;叶轮(5)通过销子(8)安装在驱动电机(b)伸出轴上,端部通过螺母(10)轴向固定;加强皮碗(3)和锥形支撑体(2)穿过驱动电机(b)轴前端轴头部分安装在离心泵壳体(6)内,通过弹性挡圈(1)轴向固定以实现动密封;驱动电机(b)旋转带动叶轮(5)旋转,介质从进油口壳体(11)进口进入叶轮进口经旋转增压后,进入离心泵壳体(6)中涡壳内螺旋流道,然后进入离心泵壳体(6)中扩散器内流道进一步增压后,从离心泵组件(a)出口进入电机冷却流道进口;
所述螺母(10)和叶轮(5)一端端面之间设有调整垫圈(9),通过调整垫圈(9)调整叶轮(5)与离心泵壳体(6)内部前后端面间隙来调节离心泵性能;
所述叶轮(5)另一端端面和离心泵壳体(6)之间设置调整垫片(4),通过调整垫片(4)调整叶轮(5)与离心泵壳体(6)内部前后端面间隙来调节离心泵性能;
所述齿轮泵组件(c)包括泵壳体组件(14)、浮动轴承组件(15)、密封皮碗(16)、挡圈(18)、主动齿轮(19)、从动齿轮(21)、补偿弹簧(22)、泵盖(24)和固定轴承组件(25);主动齿轮(19)和从动齿轮(21)通过浮动轴承组件(15)和固定轴承组件(25)安装在泵壳体组件(14)内,补偿弹簧(22)安装于泵壳体组件(14)中台阶处,并与浮动轴承组件(15)接触,使浮动轴承组件(15)与主动齿轮(19)和从动齿轮(21)的初始端面间隙为0;密封皮碗(16)穿过主动齿轮(19)前端轴头部分,内侧通过泵壳体组件(14)上的台阶定位,外侧通过挡圈(18)轴向固定以实现动密封;
所述密封皮碗(16)和挡圈(18)之间还设置有垫片(17),用于调整间隙;
所述浮动轴承组件(15)和固定轴承组件(25)的前端与泵壳体组件(14)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20)进行周向密封,泵壳体组件(14)后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泵盖(24);
所述浮动轴承组件(15)的高压一侧开通孔,以将齿轮泵的出口高压油引入浮动轴承组件(15)后端面,使浮动轴承组件(15)与齿轮端面压紧力以及齿轮方向作用在轴承组件工作表面上分离液压力合力,压力差随齿轮泵转速提高而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进口压力高增压能力组合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承组件(15)和固定轴承组件(25)分别开有螺旋形润滑槽,齿轮出口高压油泄漏燃油循环到各轴承组件,再到泵壳体组件(14)两端面低压油区域并与齿轮泵进口低压油贯通,形成润滑冷却油微循环,以降低轴承组件和齿轮轴的接触摩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进口压力高增压能力组合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b)采用双轴伸组装式结构,并采用外壳循油方式冷却,驱动电机定子机壳采用铝合金制造,机壳内表面开槽;驱动电机定子与转子通过隔油环及密封圈进行隔断,防止油液从定子流入转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01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