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6278.7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尹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6 | 分类号: | B60J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作对 滑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该滑动门用于具有车身的车辆中,该装置包括:中部轨道,沿车身的纵长方向安装在第一门内侧的中部,中部轨道以曲线形状形成,使得第一门在被开启时移动到车辆的车辆内部的外侧;中部辊,与中部轨道相对应地安装在车身上,当第一门被开启或关闭时使得中部辊通过被结合到中部轨道来移动中部轨道,其中中部辊具有在与中部轴承单元隔开的位置形成的中部轴;下部轨道,沿车身的纵长方向安装在车身的下侧,下部轨道以曲线形状形成,使得第一门在被关闭时移动到车辆的内部;以及下部辊,与下部轨道相对应地安装在第一门内侧的下侧,当第一门被开启或关闭时使得下部辊通过被结合到下部轨道而沿下部轨道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具有乘员舱,乘员舱具有预定大小,使得驾驶员或陪同的乘员可以坐在其中,乘员舱开启/关闭门安装在车身上,以开启或关闭乘员舱。
在客车的情况下,乘员舱开启/关闭门包括安装在车辆纵长方向前侧的前门,和安装在车辆纵长方向后侧的后门。前门和后门一般安装在车身上,以便能够通过铰链旋转。
同时,在可乘坐多人的厢式货车的情况下,乘员舱开启/关闭门沿车辆的纵长方向前后滑动,以开启或关闭乘员舱。
近年来,需要完全打开门洞以允许残疾人方便地就坐在车内以及易于装载物品,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不但在厢式货车中,即使在普通的客运车辆中,也需要安装滑动门。
在这方面,现有技术中的韩国专利10-1542980(车辆的后门装置)中公开一种后门装置,该后门装置通过利用具有笔直形状的上轨,具有曲线形状的下部轨道和连杆结构,在沿车辆的纵长方向前后移动的同时,开启或关闭车身的门洞,从而开启或关闭滑动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辊的结构包括多个连杆,使得结构较复杂,经常发生轻微故障,并且产品成本增大。
由于后门装置不包括在车门被开启或关闭时防止车门旋转或移动的结构,因此存在稳定性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该装置使门能够在车辆的纵长方向上沿相反方向平滑地滑动。特定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利用具有旋转轴的中部辊、具有旋转轴的下部辊、具有曲线形状的中部轨道、以及具有曲线形状的下部轨道,改善门的开启/关闭特性,并简化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在现有技术的操作滑动门的装置中,利用具有旋转轴的中部辊、具有旋转轴的下部辊、具有曲线形状的中部轨道、以及具有曲线形状的下部轨道,简化结构;通过利用防旋转轴承,防止门在开启或关闭时转动;并通过利用限位器,防止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的门移动。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对置滑动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部轨道,沿车身的纵长方向安装在门内侧的中部,中部轨道以曲线形状形成,使得门在被开启时移动到车辆的车辆内部的外侧;中部辊,与中部轨道相对应地安装在车身上,当门被开启或关闭时,由于形成于中部辊的一侧的中部轴承单元就位于中部轨道上,使得中部辊通过被结合到中部轨道来移动中部轨道;下部轨道,沿车身的纵长方向安装在车身的下侧,下部轨道以曲线形状形成,使得门在被关闭时移动到车辆的内部;以及下部辊,与下部轨道相对应地安装在门内侧的下侧,当门被开启或关闭时,由于形成于下部辊的一侧的下部轴承单元就位于下部轨道上,使得下部辊通过被结合到下部轨道而沿下部轨道移动。中部辊具有在与中部轴承单元隔开的位置形成的中部轴,下部辊具有在与下部轴承单元隔开的位置形成的下部轴,使得中部轴和下部轴旋转中部辊和下部辊。
门包括前门和后门,并且其中一对中部轨道、一对中部辊、一对下部轨道以及一对下部辊垂直对称地安装,使得前门和后门沿相反方向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6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