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2617.0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栗敬君;张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08;B32B27/36;B32B27/30;B32B27/32;B32B33/00;B32B38/14;C23C14/24;C23C14/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许云峰 |
地址: | 321112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表面 触感 透明 电镀 效果 ins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其包括依次设置的表面转印层、转印接着层、电镀装饰层、贴合接着层和贴合底材。表面转印层包括依次设置的转印基材、转印结构层和表面结构层,表面结构层位于靠近转印接着层一侧,表面结构层与转印结构层相靠近,且在二者相互靠近的表面具有相互嵌合的三维凹凸结构,转印结构层能从表面结构层上剥离。本发明的INS膜具有良好的表面触感,且具有较高的拉伸性,其结构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本发明的INS膜在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的同时不会影响其通讯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NS技术,是Film Insert Molding的简称,其通过预制有花纹的膜片,在注塑过程中将其覆盖到零件表面,从而使得零件表面出现不同的色彩、纹理和光泽度,并可根据需要对零件外观做出快速调整。
为了增加INS膜的立体感,可通过在INS膜表面利用UV压印或热压相应造型的立体结构层而得到具有表面触感的INS膜,而采用UV压印或热压的方式覆盖于INS膜表面的立体结构层在INS膜受到拉伸时很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对INS膜的外观造成较大影响,因而使得INS膜的拉伸率较低,使用局限较大。
此外,人们会在INS膜上设置金属镀层以实现其电镀效果从而增加了INS膜的质感,目前在金属镀层中常用的材料为镀铝或镀铬等金属材料,在将这类金属材料涂覆在INS膜上后,会对INS膜的无线通讯传输效果造成较大影响。而且,通过简单的在INS膜上设置金属电镀层,会使其不具备透光性或透光性较差,因而,在将INS膜应用于光源(如汽车氛围灯)的表面时,会影响光源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有表面触感和透明电镀效果的INS膜包括依次设置的表面转印层、转印接着层、电镀装饰层、贴合接着层和贴合底材。本发明的INS膜具有良好的表面触感且具有较高的拉伸性,其具有较佳的金属光泽同时不会影响到无线通讯传输的效果,其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候性、耐刮擦性以及耐溶剂性。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转印层包括依次设置的转印基材、转印结构层和表面结构层,所述表面结构层位于靠近所述转印接着层一侧,所述表面结构层与所述转印结构层相靠近,且在二者相互靠近的表面具有相互嵌合的三维凹凸结构,所述转印结构层能从所述表面结构层上剥离。因而,可通过将转印结构层从表面结构层上剥离而在表面结构层上形成具有表面触感的立体结构,通过转印接着层将表面结构层固定于INS膜上,因而在INS膜受到外力拉伸变形时仍能确保表面结构层的完整性,不易破裂。
更进一步的,所述表面结构层的材质选自以下三类体系的至少一种:光固化体系、热固化体系和热塑性涂层体系;所述转印结构层的材质为光固化树脂体系。因而,可利用金属辊将相应的材料涂覆于转印基材上而快速形成转印结构层,再将表面结构层涂覆于转印结构层,并在光或热的条件下快速形成与转印结构层相互配合的立体结构。本发明的INS膜采用转印的方式在INS膜上形成立体结构而形成INS膜的表面触感,因而使INS膜在较大拉伸外力的作用下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拉伸率高。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镀装饰层包括依次设置的蒸镀底材、金属底涂层和金属镀层,所述蒸镀底材设置于靠近所述转印接着层一侧,所述金属镀层设置于靠近所述贴合接着层一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蒸镀底材的材质为PET。因而,确保蒸镀底材具有较高的拉伸性能,并赋予INS膜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底涂层为热固化丙烯酸酯体系涂层。因而,能够快速的在蒸镀底材上形成金属底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嘉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