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合成全基因序列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0291.1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口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 |
代理公司: | 61223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4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物 全长序列 短DNA 位点 退火 基因工程技术 计算机算法 突变体基因 多重突变 合成基因 碱基替换 目标基因 双链模板 一步反应 引物拼接 自动设计 互补区 新合成 基因 补齐 构建 扩增 拼接 替换 残留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布了一种用短DNA引物拼接目标基因全长序列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建立的拼接技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短DNA引物通过互补区相互退火,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补齐gaps,产生带有切刻位点的双链模板;第二,通过基因两端的上下游引物,以第一步反应的产物为模板,扩增全长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python语言实现的计算机算法,用以自动设计用于合成基因全长序列的短DNA引物。利用本技术在构建多重突变体基因时,仅需找到对应位点所在的DNA引物,进行碱基替换后直接用新合成的引物替换原来的引物,经过简单的PCR扩增,即可得到无模板残留干扰的突变体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合成基因全长序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要获得某一基因的DNA序列,可以从宿主的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出目标片段,也可以在DNA合成公司直接合成。前者往往需要专门购买菌株,提取基因组DNA,周期较长,操作繁琐。后者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成本,而且大多数公司返回的合成产物是重组质粒,会不可避免的引入酶切位点,对于不使用任何酶切位点的无缝同源重组的克隆方法并不适合。
Rouillard等(Rouillard J M,Lee W,Truan G,et al.Gene2Oligo:oligonucleotide design for in vitro gene synthesis[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4,32(suppl_2):W176-W180.)报道了一种仅仅合成单链引物,经过相互退火,连接酶连接,然后再加入特异性的上下游引物PCR扩增,得到基因全长序列。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对正、负链都要全覆盖,需要合成大量的寡核苷酸引物,并且需要体外磷酸化,合成成本较高。
进一步的,为了研究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经常需要对基因进行突变,常见方法有重叠延伸PCR和同源重组,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特异性突变引物的,每个突变位点都需要一对特异性引物来引入突变。当需要多位点突变时,重叠延伸PCR和同源重组都需要多次连续的PCR,操作繁琐。而且新构造的突变体都需要上一步的基因做模板,最终得到的产物混有少量的其他突变型,对目标突变体的筛选产生干扰。陈立涵等建立了一种在目的基因内部构建多位点突变的方法,他们采用磷酸化引物进行反向PCR,产物经连接反应可以自连为环,甲基化后作为下一轮PCR的模板,PCR产物经DpnI处理去除原基因型,即得到新的突变体(陈立涵,等:一种快速构建基因多个点突变体方法的建立。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3,40(7):678-685)。该方法减少了干扰基因型,产物为重组质粒便于测序和表达,但仍需要多次PCR,不够简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快速合成基因全长序列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合成基因全长序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步PCR,将相同浓度的若干条短DNA引物,加入到高保真DNA聚合酶反应混合液中,进行PCR扩增,得扩增产物;
S2,第二步PCR,以第一步的扩增产物为模板,在高保真DNA聚合酶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全基因序列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反应程序,合成全基因序列;
S3,将第二步PCR的产物纯化回收,然后把回收产物与线性载体重组,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通过DNA测序确认合成基因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上述短DNA引物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口师范学院,未经周口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