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及其门槛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2084.9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8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姚再起;马尚;鲁慧才;吴维维;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陕向辉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门槛 基于 侧柱碰 工况 分析 优化 方法 及其 | ||
1.一种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础模型的建立:确定门槛基础截面结构,并限定门槛基础截面结构中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的位置以及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的厚度参数,形成基础门槛结构,然后再建立汽车基础碰撞模型;
b、分析计算:设定约束条件为侧柱碰工况,且门槛Y向变形量小于汽车基础碰撞模型中基础门槛结构Y向的宽度尺寸,通过软件对侧柱碰工况下基础门槛结构的关键侵入量进行规律分析;
c、结构优化:建立基础门槛结构的近似模型,根据分析的结果对近似模型的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减薄或增厚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建立汽车基础碰撞模型具体过程为:先建立汽车整车基础模型,切取局部与侧柱碰相关的地板、电池包和门槛结构,保证该局部结构的门槛最大变形点位移以及门槛本身的变形形式与整车一致,形成上述汽车基础碰撞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设定约束条件为在侧柱碰工况下电池包边梁内侧不接触电池包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软件对侧柱碰工况下基础门槛结构的关键侵入量尺寸灵敏度以及侧柱碰关键点侵入量参数的主效应结果进行规律分析总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根据分析的结果对近似模型的竖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减薄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对近似模型中靠近车身外侧的横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加厚优化,对近似模型中靠近车身内侧的横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减薄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在近似模型靠近车身外侧的横向筋条中,对位于中部的横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加厚优化;在近似模型靠近车身内侧的横向筋条中,对位于中部的横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减薄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位于近似模型截面边沿处的其余横向筋条的厚度尺寸进行减薄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对于局部开设有安装孔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在安装孔处进行局部厚度尺寸增厚优化。
10.一种门槛,包括门槛本体(1),所述门槛本体(1)包括若干横向筋条和若干竖向筋条,其特征在于,各横向筋条和各竖向筋条的厚度尺寸通过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门槛基于侧柱碰工况的分析优化方法优化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20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