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1168.0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玮;杨继国;徐晓飞;夏晚霞;王云;刘星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8/9728 | 分类号: | A61K8/9728;A61Q19/00;C12P39/00;C12P19/04;C12R1/865;C12R1/25;C12R1/2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耳 复合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是以银耳粉和水为原料,通过高温提取、H2O2氧化降解、微生物发酵和醇沉降,得到银耳复合提取物,再将该银耳复合提取物复溶制作成银耳多糖面膜液。所述的微生物为酵母菌和乳杆菌混合得到的菌种。本发明制备的银耳复合提取物面膜液可以用作面膜基液,所有原料均为化妆品允许添加产品,且不仅改善了单独高、低分子量银耳多糖补水保湿功效的弱点,且可以有效刺激皮肤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增强谷胱甘肽在皮肤细胞中的抗氧化能力,保证谷胱甘肽活性的稳定,更有利于维持人体皮肤的正常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银耳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一般都以α-1,3-甘露聚糖为主链,侧链多为岩藻糖、甘露糖以及糖醛酸组成。银耳多糖的粘度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现在市售保湿类化妆品中多数都添加银耳多糖作为功能成分,但银耳多糖的高分子量和高粘度特征使得其不能在化妆品中添加量不能过高,限制其使用。近些年,很多企业和学者也研究了将银耳多糖降低分子量的方法,如申请号为201610693617.5(名称为:一种低分子量银耳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利用酶法降解得到了一种分子量在10kDa以下的银耳多糖,提高了透皮性;申请号为201710760049.0(名称为一种低分子量银耳多糖的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利用盐酸水解制备得到了低于100kDa的银耳多糖;王昌涛等人利用多菌种一步发酵法制备小分子量的银耳多糖提取物,等等。银耳多糖的分子量变小,透皮性能增强。但是,降解得到的小分子量的多糖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保湿性能会随之下降。所以,单独使用低分子量的银耳多糖效果依旧差强人意。
另外,多糖类物质在化妆品中虽然作为成膜剂和保湿剂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根据文献及专利报道,随着高分子量银耳多糖被降解,抗氧化效果会有提升,但银耳多糖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相比效果不佳。天然抗氧化剂又有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可以研究利用多糖增效其他抗氧化成分效果或者维持其抗氧化成分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银耳为原料,通过水提、H2O2降解、透析、发酵和乙醇沉降步骤得到银耳复合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银耳多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在化妆品和/或护肤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银耳复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耳加入水中,80~100℃加热提取3~6h,然后浓缩至含多糖的质量分数为0.8~1.2%,得到银耳提取液;
(2)往步骤(1)的银耳提取液中加入H2O2,其中H2O2与银耳提取液的比例为1.5~2.0ml:100g,在45~65℃下反应60~90min,调节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透析,得到银耳复合提取物浓缩液Ⅰ,其中含银耳粗多糖Ⅰ;
(3)降温至25~37℃,往步骤(2)的银耳复合提取物浓缩液Ⅰ中加入碳源和菌种,发酵12~18h,离心,取上清液,得到银耳复合提取物浓缩液Ⅱ,其中菌种为酵母菌和乳杆菌混合得到的菌种,碳源为葡萄糖和/或蔗糖;
(4)往步骤(3)的银耳复合提取物浓缩液Ⅱ中加入乙醇,静置沉降18~24h,过滤,取沉降物,干燥,得到银耳粗多糖Ⅱ,即为银耳复合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1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