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7812.3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杜宝瑞;郑会龙;康振亚;丁若晨;杨肖芳;赵世迁;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H5/08 | 分类号: | B23H5/08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削 电解复合加工 电解作用 平面磨削 电解液 工件表面粗糙度 阴极 高硬度材料 中心通液孔 电解加工 间隔设置 接入电源 裸露区域 负极 磨削区 通液孔 加工 流出 贯穿 | ||
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系统及方法,属于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领域。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包括磨削本体,能接入电源负极而作为电解加工阴极,所述磨削本体内部具有贯穿的通液孔,用于通入电解液;若干磨削块,间隔设置于磨削本体端部形成磨削区,相邻磨削块中间的裸露区域形成电解作用区,电解液能从电解作用区流出。本发明采用带中心通液孔的磨削本体对工件进行磨削和电解复合加工,既能满足对高强度高硬度材料加工的要求,又能满足提高加工精度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卓越的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难加工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不锈钢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平面上,导致加工效率低、工具磨损快、磨削成本高等问题的出现。磨削加工切削深度小,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但在磨削高硬度材料时效率较低,磨损加剧。电解加工具有无工具损耗、无残余应力、不受材料硬度限制、工具阴极与工件无实际接触等优点对高强度高硬度材料的去除加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电解加工易在工件表面形成钝化层而阻碍电化学反应的继续进行,且加工精度较难保证。
由此看来,单一的加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系统及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包括:
磨削本体,能接入电源负极而作为电解加工阴极,所述磨削本体内部具有贯穿的通液孔,用于通入电解液;
若干磨削块,间隔设置于磨削本体端部形成磨削区,相邻磨削块中间的裸露区域形成电解作用区,电解液能从电解作用区流出;
其中,所述电解液流经所述电解作用区时发生电解反应,使接入电源正极的工件表面产生钝化层,所述磨削块通过磨削本体的磨削动作在加工工件表面的同时也具有去除所述钝化层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
工件,具有导电性;
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将电源负极与所述导电区相连,将电源正极与工件相连;以及,
电解液,经通液孔于电解作用区流出,将电解作用区与所述工件之间形成电解池,用于对工件进行电解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上述的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系统及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1)采用带通液孔的磨削本体对工件进行磨削和电解复合加工,既能满足对高强度高硬度材料加工的要求,又能满足提高加工精度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2)通过调节电压的大小可以切换磨削与电解作用的功效大小,实现难加工材料平面高效、高精、低成本加工;
(3)两种加工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平面磨削与电解复合加工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磨削本体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磨削本体仰视示意图;
图4为A-A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化钠乙二醇电解液微细电解加工钛铝的方法
- 下一篇:碰撞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