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2425.0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徐尚成;朱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澄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65 | 分类号: | C07C45/65;C07C49/567;C07D307/33;C07C45/67;C07C45/63;C07C49/233 |
代理公司: | 32218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李晓峰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苯基 丙基 氯环 乙酮 制备 氯化物 酰基化反应 二氢呋喃 环合反应 氯苯乙酸 氯化反应 强碱条件 脱羧反应 原料成本 丁内酯 规模化 乙酰基 开环 戊酮 盐酸 转化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其中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以2‑氯苯乙酸酯和γ‑丁内酯为原料,在强碱条件下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3‑[2‑(2‑氯苯基)乙酰基]‑4,5‑二氢呋喃‑2(3H)酮(II);(II)经氯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III),然后在盐酸中进行开环脱羧反应得到3,5‑二氯‑1‑(2‑氯苯基)‑2‑戊酮(IV);(IV)在碱存在下进行环合反应得到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便和原料成本低的特点,便于规模化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领域,涉及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和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是一种制备三唑类杀菌剂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及其类似物的中间体。
美国专利US5146001,US5216006公开了包括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在内的一系列苄基酮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采用氯苄为原料与过量的锌粉反应形成相应的锌衍生物,进一步在催化条件下与氯代环丙基甲酰氯反应生成所述的苄基(环丙基)酮(I)。上述制备方法合成步骤较少且收率较高,但涉及有机金属反应、贵金属催化剂和1-氯环丙基甲酰氯的来源或制备问题,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成本较高,在技术经济上制约了其工业化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2-氯苯乙酸酯和二氢呋喃-2(3H)酮(即γ-丁内酯)为主要原料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的中间化合物3,5-二氯-1-(2-氯苯基)-2-戊酮(IV)。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5-二氯-1-(2-氯苯基)-2-戊酮(IV)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2-氯苯乙酸酯和γ-丁内酯在强碱条件下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3-[2-(2-氯苯基)乙酰基]-4,5-二氢呋喃-2(3H)酮(II);
(2)3-[2-(2-氯苯基)乙酰基]-4,5-二氢呋喃-2(3H)酮(II)经氯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3-氯-3-[2-(2-氯苯基)乙酰基]-4,5-二氢呋喃-2(3H)酮(III);
(3)氯化物(III)在盐酸溶液中进行开环脱羧反应得到3,5-二氯-1-(2-氯苯基)-2-戊酮(IV);
(4)3,5-二氯-1-(2-氯苯基)-2-戊酮(IV)在碱存在下进行环合反应得到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
其反应路线为:
步骤(1)中所述2-氯苯乙酸酯的结构式为式中,R表示C1-C6烷基或芳基取代的低级烷基;优选的,所述的C1-C6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己基中的一种;所述的芳基取代的低级烷基为苄基和苯乙基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R为甲基或乙基。
以下对本发明1-(1-氯环丙基)-2-(2-氯苯基)乙酮(I)的制备方法所涉及的各反应步骤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澄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澄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2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