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0405.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1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筱函;李禾培;江忠祐;陈柏年;林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3/6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电路 装置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包括具有电容的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形成方法。在一些范例中,集成电路装置包括基板与设置于基板上的沟槽隔离材料。隔离结构设置于沟槽隔离材料上。第一电极设置于隔离结构上,且第二电极设置于隔离结构上。电容介电质设置于介于第一电极与电二电极间的隔离结构上。在这些范例中,隔离结构包括设置于沟槽隔离材料上的第一硬遮罩、设置于第一硬遮罩上的介电质以及设置于介电质上的第二硬遮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关于含有电容的集 成电路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快速成长。集成电路演进期间,功能密度(亦 即,单位芯片面积的互连装置数目)通常会增加而几何尺寸(亦即,即可使 用制程生产的最小元件(或线))却减少。此微缩化的过程通常会以增加生 产效率与降低相关成本而提供助益。然而,此微缩化也会伴随着更为复杂的 设计与将集成电路纳入装置的制程。制程上对应的进展使更为复杂的设计得 以精确与可靠的方式所制造。
除了晶体管与其他主动元件,集成电路可包括许多被动元件(例如电阻 器、电容以及电感器)散布于主动元件之中。制造被动元件(无源元件)时 电路的完整性与功能与制造主动元件时同样重要。事实上,对于被动元件, 制造容许偏差可能较为严格,因其所赖以的特性(例如阻抗、电容值以及/ 电感)可取决于被动元件的部件确切的尺寸与形状。例如,电容的部件尺寸 中一点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对电容值带来显着的影响。再者,由于被动元件通 常难以减少尺寸,可能占集成电路面积相当大的部分。因此,被动元件制造 的进展具有改善产率、减少变异性、减少电路面积的潜力并提供其他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装置,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沟 槽隔离材料;设置于沟槽隔离材料上的隔离结构;设置于隔离结构上的第一 电极;设置于隔离结构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隔离结构上第一电极与第 二电极间的电容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装置,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多 个装置鳍片;设置于基板上此些装置鳍片间的隔离结构;设置于隔离结构上 的第一电极,其形成晶体管栅极;设置于隔离结构上的第二电极,其形成源 极/漏极接触件;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的介电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装置的形成方法,包括:接收基板,基 板含有从基板延伸的多个鳍片;于基板上的此些鳍片间形成隔离介电质;于 隔离介电质的上形成隔离结构;于隔离结构上形成栅极结构,以定义电容的 第一电极;以及此隔离结构上形成源极/漏极接触件,以定义电容的第二电 极。
附图说明
以下将配合附图详述本发明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 法,各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绘制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任意地放大 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
图1A与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面向,示出含有电容结构的工 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A、图3A、图4A、图5A、图6A、图7A、图8A、图9A、图10A、 图11A、图12A与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面向,示出在制造方法 中各步骤中工件的上视图。
图2B、图3B、图4B、图5B、图6B、图7B、图8B、图9B、图10B、 图11B与图1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面向,示出在制造方法中各步骤 中工件于栅极切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7C、图8C、图9C、图10C、图11C与图12C图是根据本发明实施 例的各种面向,示出在制造方法中各步骤中工件于鳍片长度切面的剖面示意 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制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0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总线控制电路
- 下一篇:高压引线上倒装芯片(FOL)封装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