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4166.9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6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任金东;马明洋;马铁军;李旭;艾荣;鲍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4 | 分类号: | B60R21/2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许小东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气囊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一侧;第二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另一侧;主轨道总成,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并且所述主轨道总成具有内齿;安装座总成,其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轨道上,并且所述安装座总成具有外齿;壳体,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总成的下部,内部具有容纳腔;两个第一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并与所述内齿相啮合;第二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外齿相啮合。本装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自身特点和驾驶姿态,调整安全气囊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汽车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脚步加快,告诉公路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地蓬勃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更多的人选择使用汽车代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更高频率的汽车事故,因此人们更加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安全可以分为两种,即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顾名思义,被动安全就是在发生汽车事故时,汽车自身能够保护驾驶员安全的能力,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的一种,由于其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所以得到了普遍使用。
由于汽车使用量大,乘驾人种类不再单一,体态坐姿千差万别,但是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位置绝大部分只针对部分乘驾人,如部分成年人进行设计,不能根据乘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基本无视了成年与儿童乘驾人的区别,这大大降低了安全气囊对于乘驾人的保护效果。
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不仅仅只布置于转向盘立柱中,在汽车的其他部位也有布置,这为本发明提供了可以进行位置移动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使其与主轨道总成配合,改变安装座总成的位置,同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使其与安装座总成配合,改变安装座总成的角度,克服现有安全气囊不能根据乘驾人姿态调整安全气囊的位置和旋转角度的问题。
本发明还设计开发了一种安全气囊控制方法,通过乘驾人的驾驶姿态,调整安全气囊的位置,安全气囊调整精度高,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通过合理设置连接杆的高度,保证安全气囊与乘驾人之间的保护距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一侧;
第二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另一侧;
主轨道总成,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并且所述主轨道总成具有内齿;
安装座总成,其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轨道上,并且所述安装座总成具有外齿;
壳体,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总成的下部,内部具有容纳腔;
两个第一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并与所述内齿相啮合;
第二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外齿相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并包括:
两个第一轴,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轴上分别对应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
两个第一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齿轮;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轴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第二轴,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二轴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及其顶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