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1726.0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宗;崔波;袁超;刘鹏飞;于滨;郭丽;赵海波;陶海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58 | 
| 代理公司: | 37218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翠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503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层析技术 李斯特菌 磁性纳米颗粒 磁纳米颗粒 检测灵敏度 金纳米颗粒 试纸条检测 硝基纤维膜 定量检测 高选择性 外加磁场 灵敏度 富集性 高通量 胶体金 可控性 试纸条 磁铁 修饰 制备 置换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修饰有4‑MBA的AuNR@Pt和金磁纳米颗粒Fe3O4@Au的试纸条;(2)在试纸条检测区域下方放置磁铁;(3)采用颜色法和SERS法测定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含量。通过将经典采用的胶体金置换为磁性金纳米颗粒,采用外加磁场降低其在硝基纤维膜上的移动速率的方式克服了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低的缺陷。该方法把磁性纳米颗粒的高选择性、可富集性及流速可控性与免疫层析技术高通量、快速、简捷的优势相结合,大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增李斯特菌,一种革兰氏阳性短杆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其广泛存在于水体、公共场所、畜牧产品、蔬菜水果等环境中,由其引发的疾病往往人群数量多,分布广,给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有平板计数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表面等离子共振法、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阻抗型免疫传感器、颜色传感器、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这些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富集,步骤繁多、实验周期长,致使整个检测过程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验的需要。
免疫层析技术因其成本低、快速、简单、便携等特点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基于胶体金的免疫层析技术存在灵敏度低的缺陷,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度和商业化的可能性。因此,采用新策略克服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低的瓶颈问题,对于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实用性就变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阻碍免疫层析技术应用的瓶颈,本发明中,我们通过将经典采用的胶体金置换为磁性金纳米颗粒,采用外加磁场降低其在硝基纤维膜上的移动速率的方式克服了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低的缺陷。该方法把磁性纳米颗粒的高选择性、可富集性及流速可控性与免疫层析技术高通量、快速、简捷的优势相结合,大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酶催化变色法是另一种提高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的途径。然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天然酶易受pH、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易变性失活,且一般价格昂贵,不适于大规模现场检测应用。本发明中我们采用具有过氧化酶活性的金属模拟酶-AuNR@Pt纳米颗粒,代替天然酶,在过氧化氢存在下,AuNR@Pt纳米颗粒可以催化TMB生产蓝色产物。蓝色信号要比传统胶体金产生的红色信号更易读取,从而使得免疫层析的检测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
此外,我们在AuNR@Pt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了拉曼信标分子4-MBA。样品在试纸条上层析结束后,采用配备785nm激光的拉曼光谱仪采集检测线和质控线的SERS光谱,基于SERS光谱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1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