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09949.9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9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民;徐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20 | 分类号: | B21B3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轧穿带 过程 中的 厚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厚度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轧制力实测值及数据处理;
2)实绩轧制力与设定的偏差计算;
3)设定的偏差方向性判断:若不存在整体性偏差,执行第8步骤;若存在整体性偏差,执行下一步骤;
4)方向性轧制力调整系数计算;
5)基于前机架实绩为后机架负荷再分配;
6)基于机架间秒流量平衡级联修正各机架转速;
7)整理调整后的新控制参数:各机架转速、各机架辊缝等,并将设定值下发到L1控制执行;
8)结束本次精轧穿带过程的厚度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轧制力实测值及数据处理,包括精轧道次穿带完成后,实际测量到带钢头部实绩轧制力数据由L1发到L2,L2对于测量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判定数据是否有效,对于异常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的实绩轧制力与设定的偏差计算,包括比较前三机架实绩值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的分布,计算F1-F3机架实绩偏差比例。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的设定的偏差方向性判断,包括根据前三机架实绩偏差比例,判定是否具备方向性偏差特性与偏差方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的方向性轧制力调整系数计算,包括根据偏差方向与偏差幅度计算轧制力计算方向性调整系数。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的基于前机架实绩为后机架负荷再分配,包括根据偏差系数计算F4机架预计偏差,进一步计算F4机架辊缝差,得到F5机架入口厚度。结合精轧目标厚度,对F5、F6、F7机架进行负荷再分配。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的基于机架间秒流量平衡级联修正各机架转速,包括F1-F4机架根据各机架新的出口厚度,级联修正轧辊转。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轧穿带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设定的偏差方向性判断,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单机架通过实绩轧制力Fsj与设定轧制力Fset比,计算出偏差系数fcorr,判断实绩偏向:
式中,Fsj为机架穿带时L1采集实绩轧制力;Fset为机架模型预设定轧制力;fcorr为实绩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比例系数;
分别计算F1、F2、F3三个机架轧制力系数,识别偏差方向,再组合多机架综合判断整体设定偏差;
当F1、F2、F3偏差方向相同时,判断为设定轧制力存在整体方向偏差;否则当F2、F3同向,且偏差系数均大于6%时,判断为设定轧制力存在整体偏差;否则当F1、F3同向,且偏差系数均大于6%,判断为设定轧制力存在整体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99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