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0464.3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生;张硕;朱海啸;马辰昊;姚建涛;许允斗;韩博;郭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62D55/084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德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构 行走单元 主体装置 收展 移动救援机器人 电磁离合器 变形机构 传动装置 弹性履带 行走驱动 齿轮 车体 轮履 电信号控制 传动主轴 动力装置 啮合传动 形态转换 行走机构 运动形式 车轮架 过约束 内齿轮 吸附 种轮 变形 地形 救援 转换 应用 | ||
1.一种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四个轮履形态可重构行走单元,四个所述轮履形态可重构行走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首端两侧及尾端两侧;
所述轮履形态可重构行走单元包括传动装置、电磁离合器、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从而为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提供动力,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开断,从而控制所述形态可重构行走单元轮履形态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轮履形态可重构行走单元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行走驱动齿轮、不完全驱动齿轮和传动主轴;所述不完全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主轴的首端,两个所述行走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主轴的尾端,且两个所述行走驱动齿轮对称设置,所述行走驱动齿轮与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使其行走;所述不完全驱动齿轮与所述电磁离合器上的大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齿轮随动机构、收展传动机构和收展传动轴;所述齿轮随动机构上的所述大齿轮与所述不完全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用于传递来自动力装置的动力;所述电磁离合器不工作时,所述不完全驱动齿轮带动所述齿轮随动机构空转,当移动救援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通过电信号控制电磁离合器工作,所述齿轮随动机构和所述收展传动机构吸附在一起,动力也同时传递给所述收展传动轴,带动所述收展传动机构工作,从而控制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完成轮履形态的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态可重构主体装置包括车轮架、行走机构、弹性履带以及收展变形机构;所述车轮架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用于支撑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弹性履带套于所述行走机构的外部,且与所述行走机构啮合连接,所述弹性履带还与所述收展变形机构的末端相互接触,通过所述收展变形机构的末端的收展运动实现轮履形态的转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轮端盖、车轮挡圈、两个内齿轮和两个内齿轮卡环;所述车轮端盖设置于所述车轮挡圈的外侧,两个所述内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轮端盖和所述车轮挡圈的内环内,且两个所述内齿轮分别由两个所述内齿轮卡环轴向限位于所述车轮端盖和所述车轮挡圈的内环内;两个内齿轮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内齿轮卡环也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内齿轮分别与一所述行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主轴的驱动力能够直接传递给所述车轮端盖和所述车轮挡圈,所述车轮端盖和车轮挡圈分别与所述弹性履带啮合在一起,带动所述弹性履带完成行走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04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