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套行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7553.8 | 申请日: | 201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声杰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62D5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000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进装置 履带 行进 车辆工程 地面接触 动力利用 固定轨道 柔性履带 铁路列车 行进过程 越野性能 整体刚性 承重轮 可移动 托带轮 诱导轮 主动轮 轮作 替代 下陷 打滑 单轮 链环 能耗 局限 行驶 移动 应用 | ||
履套行进装置是一种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采用每条履套使用单轮在刚性履套内行进并在行进过程中移动履套的新型行进装置。本装置因履套的地面接触面积大于轮式行进装置,从而较轮式有更好的越野性能,不易下陷和打滑。因采用整体刚性履套来替代传统履带的柔性履带链环;采用单轮作用来取代传统履带复杂的主动轮、诱导轮、承重轮和托带轮,从而提高了动力利用效率和行进速度并降低了能耗。是一种兼具轮式和履带优点,可根据车辆或机械体积重量情况和具体应用情况部分替代轮式和履带的新型行进装置;同时履套刚性并可移动的特点使依靠履套行进装置的车辆或机械不必像铁路列车那样只局限在固定轨道路线上行驶。
技术领域
履套行进装置是一种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通过让车辆或机械在履套上行驶并在行驶过程中移动履套的方式使整个车辆或机械系统行进的新型行进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目前的技术领域,使用轮式行进装置的车辆或机械具有较高的平地行驶速度,较高的动力利用效率,但越野性能和地面附着能力较差,在松软地面易下陷,在湿滑地面易打滑。
使用履带行进装置的车辆或机械具有较好的越野性能,较轮式行进装置不易下陷和打滑,但由主动轮、诱导轮、负重轮、托带轮和履带柔性链环构成的整体结构复杂且笨重,造成动力利用效率差、能耗较大且速度较慢。
以瑞典L-30坦克为代表的轮履两用行进装置,只是把轮式、履带两套装置安装在同一部车辆或机械上再根据需要进行轮式或履带的转换。这样不仅需要停车操作并提供额外的转换时间,而且行驶时实际只有轮式或履带中的一套装置发挥作用,并不能真正兼有轮式和履带两种行进装置的优点。
以二战美军M3装甲运兵车为代表的半履带行进装置,由前半部车轮和后半部履带装置同时运作使车辆前进,对发挥轮式和履带各自优点作用有限,却同时兼具二者的缺点。
所以综上所述,目前的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还没有一种能兼具轮式和履带两种行进装置优点,同时减少各自缺点的行进装置。
2、在目前的陆地交通工具中,铁路列车具有比一般的轮式或履带式车辆更高的行进速度和更大的载重量,但轨道架设费用昂贵,列车也只能在固定的轨道线路上行驶。所以如果有一种使用新型行进方式的交通运输工具,能够像普通轮式车辆或履带式车辆那样不受固定轨道路线限制,又具备铁路列车的高行进速度和载重量,那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乃至军事国防都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要目的是克服履带式行进装置缺点(动力利用效率低、能耗大、速度较慢)和轮式行进装置缺点(越野能力不足,易下陷打滑),而提供一种兼具轮式和履带两种行进装置优点的新型行进装置。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通过新的行进方式来克服铁路列车只能在固定轨道路线上行进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履套行进装置由外层的履套和履套内沿履套内侧行进的单轮构成。外层履套采用整体刚性结构来替代由“履带销连接履带板而构成的柔性履带链环”,以此来减少在行进过程中因柔性履带链环运作时彼此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耗,并减少因加强履带柔性链环强度而额外增加的重量;履套可因制造或其他应用需要(如为了便于维护和更换)而由若干段拼合而成,但不同于传统履带的是履套各段间除弹性形变导致的位置变化外将保持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履套根据车辆或机械自身体积重量情况和具体应用路面情况可采用长形、三角、圆形等不同形制。
2、每条履套行进装置采用“单轮作用”和刚性履套。同传统单条履带相比没有托带轮,合并了主动轮、诱导轮、承重轮从而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整体重量、减少了能量损耗,进而提高了动力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行进速度。
3、履套行进装置中外层履套的整体刚性特点,可以用来替代铁路列车行进所依赖的轨道,而履套在车辆或机械行进过程中移动就克服了铁路列车只能在固定轨道上行进的缺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声杰,未经杨声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7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汽车主动扩散器
- 下一篇:一种可重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