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电机差速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5390.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延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38 |
代理公司: | 32333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祝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习友路33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外壳 行星轮 转轴 差速器结构 定位螺栓 太阳轮 啮合 嵌套 差速器端盖 嵌合 差速器转子 螺栓连接 内部螺纹 输出扭矩 小型电机 侧面 联轴器 端盖 内腔 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电机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的一侧螺栓连接有差速器端盖,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内腔设有差速器转子,所述差速器外壳远离差速器端盖的一端的内侧嵌合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嵌套有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内侧啮合有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差速器端盖靠近差速器外壳的一侧嵌合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侧面嵌套有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内侧啮合有第二太阳轮。本发明差速器结构简单,外形小巧,便于使用,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可以使差速器结构输出扭矩和转速,可以等同于联轴器,功能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电机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机按规格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直流电动机,其中,中心高为400mm及以下或电枢铁芯外径为368mm及以下的电动机为小型电动机,差速器是一种改变小型电动机输出轴转速的装置,降低了小型电动机输出轴的转速,提高了输出轴的扭矩;
目前的差速器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只能输出扭矩或者转速,差速器结构体积较大,占用安装空间,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电机差速器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电机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的一侧螺栓连接有差速器端盖,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内腔设有差速器转子,所述差速器外壳远离差速器端盖的一端的内侧嵌合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嵌套有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内侧啮合有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差速器端盖靠近差速器外壳的一侧嵌合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侧面嵌套有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内侧啮合有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螺栓。
其中,所述差速器端盖的侧面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差速器外壳的侧面对应螺栓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孔和螺纹孔中嵌合有紧固螺栓。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数量均为四组,所述差速器转子的内壁对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位置开设有内螺纹,且差速器转子上的内螺纹与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上的外螺纹相互契合。
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的外侧一端均开设有圆柱孔,且圆柱孔的内壁上设有挡块。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的大小相同,数量均为2-4根,所述差速器转子的内壁对应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且螺栓孔与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相互契合。
其中,所述差速器转子可以在差速器外壳的内腔中自由转动,所述差速器转子侧面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对此设置在差速器转子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的外侧一面分别凹陷在差速器外壳和差速器端盖的一侧。
其中,所述差速器外壳的侧表面焊接有螺孔底座,所述螺孔底座的顶面对称开设有四个螺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差速器端盖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固定在差速器外壳的侧面,保证差速器外壳的内部结构稳定,四组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可以支撑差速器转子,使差速器转子可以在差速器外壳的内腔中稳定转动,差速器结构简单,外形小巧,便于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综合传动箱
- 下一篇:差速器及包括差速器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