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机共驾环境下考虑驾驶人状态的驾驶权限切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0881.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晖;肖逸影;张琦;李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50/08 | 分类号: | B60W50/08;B60W50/14;B60W40/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 环境 考虑 驾驶人 状态 驾驶 权限 切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机共驾环境下考虑驾驶人状态的驾驶权限切换系统,包括:驾驶人状态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驾驶人的状态信息;车辆状态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速度信息、车辆GPS定位信息、方向盘转角信息以及车道偏离信息;安全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驾驶人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信息判断驾驶人和车辆是否处于不安全状态;驾驶权限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安全状态判断结果,进行驾驶权限;安全预警模块,用于提醒驾驶人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本发明系统能够实时地、准确地判断行车是否处于不安全状态,及时自动切换或辅助驾驶人进行驾驶权限切换,保障驾驶人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人机共驾环境下考虑驾驶人状态的驾驶权限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汽车工业与不断革新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动驾驶模式也正逐渐向自动驾驶模式过渡。但是由于驾驶环境、自动化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未来较长时间内大部分车辆会以level 3级别(高度自动驾驶)存在,即人机共驾将会是主要的驾驶模式。在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人的驾驶操作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
现有的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权限切换系统或者方法,大多是基于判断驾驶人是否为疲劳驾驶、易怒驾驶等,从而实现自动驾驶模式与手动驾驶模式的自动切换。但仅仅监测驾驶人状态容易忽视一些危险驾驶行为,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容易产生超速、疲劳、分心等不安全行为,这些行为在车辆行为指标上有一定体现,且更容易测量。故本发明设定多重阈值,同时判断驾驶人与车辆是否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提供安全紧急功能和驾驶模式选择功能,安全紧急功能是判断驾驶状态为双重不安全状态(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且驾驶人处于不安全驾驶状态)时触发,手动驾驶模式直接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保障行车安全,驾驶模式选择功能是判断存在单一不安全状态(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或驾驶人处于不安全驾驶状态)时触发,及时辅助驾驶人进行驾驶权限切换。
本发明综合考虑出现频次较高和危险系数较大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利用智能手环,结合车联网大数据,设定多重阈值同步判断驾驶人和车辆是否处在不安全状态,进一步保障了驾驶人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人机共驾环境下考虑驾驶人状态的驾驶权限切换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机共驾环境下考虑驾驶人状态的驾驶权限切换系统,包括:
驾驶人状态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驾驶人的状态信息,所述驾驶人的状态信息包括:驾驶人生理信息以及方向盘所受压力数据信息;
车辆状态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速度信息、车辆GPS定位信息、方向盘转角信息以及车道偏离信息;
安全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驾驶人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信息判断驾驶人和车辆是否处于不安全状态;
驾驶权限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安全状态判断结果,进行驾驶权限;具体如下:
当安全状态判断结果为当前驾驶状态为双重不安全状态,即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且驾驶人处于不安全驾驶状态时,触发安全紧急功能,手动驾驶模式直接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
当安全状态判断结果为单一不安全状态,即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或驾驶人处于不安全驾驶状态时,触发安全预警模块,并提供驾驶模式选择功能;
当安全状态判断结果为安全状态时,不进行驾驶权限切换;
安全预警模块,用于提醒驾驶人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按上述方案,所述驾驶人状态信息采集模块中生理信息为脉搏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0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