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胰腺炎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92038.2 申请日: 2019-07-30
公开(公告)号: CN110283903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6
发明(设计)人: 吴东;柏小寅;张晟瑜;李佳宁;施文;李玥;李景南;杨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分类号: C12Q1/6883 分类号: C12Q1/6883;C12Q1/689;C12Q1/06;G01N33/569
代理公司: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代理人: 朱萍;孟祥斌
地址: 10073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诊断 胰腺炎 肠道 微生物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用于诊断胰腺炎的肠道微生物,同时公开了上述肠道微生物在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提取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DNA并测序从而获得微生物种类和丰度的特征,并以微生物的丰度特征为基础进行胰腺炎的诊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全无创,且能更准确的诊断胰腺炎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疾病诊断和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诊断胰腺炎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背景技术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胰腺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SIRS),并伴有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sfunction,OD)。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异性低,对于不良预后的预测敏感性低于40%(SteinbergWM.Predictors of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GastroenterolC1inN Am,1990,19(4):849-61.),且AP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病理学基础尚未明确。由于AP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较高,急性胰腺炎的总体病死率达5%~10%,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病死率高达36%~50%(LankischPG,Apte M,Banks PA.Acute pancreatitis[J].Lancet,2015,386(9988):85-96),因此尽早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鉴别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轻经济压力等至关重要。

肠道微生物是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人肠道菌群和宿主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形成微生物屏障防止病原菌定植、执行免疫调节及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构及稳定性的改变,尤其是菌群的失衡会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症等,然而有时肠道菌群失衡并不直接导致疾病的表达,而作为疾病标记。随着人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基因筛查成为诊断的方向。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筛选出与疾病相关性高的生物标志物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利用疾病有关的生物标记物可以提供诊断疾病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将获得的生物标志物中的某些保护性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和加上制成益生菌,可以用于改善并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特异性的针对胰腺炎的肠道微生物生物标志物,为早期胰腺炎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一种非侵入式的,无创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诊断胰腺炎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选自以下物种中的至少一个:uncultured_bacterium_g__Finegoldia、uncultured_bacterium_g__Eubacterium_hallii_group、unclassified_f__Lachnospiraceae。以上物种均是在分类学上种水平的分类。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诊断胰腺炎的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产品包括能检测出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的试剂,包含所述试剂的试剂盒、芯片或高通量测序平台。

更进一步,所述试剂包括引物、探针、反义寡核苷酸、适配体或抗体。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诊断胰腺炎的产品,所述产品能够检测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

优选地,所述产品能够检测前面所述的生物标志物的丰度或含量。

进一步,所述产品包括能够检测出前面所述的标志物的试剂,包含所述试剂的试剂盒、芯片或高通量测序平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