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9298.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6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佳佳;杨国梁;王宪全;李春月;孙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G01S7/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存腔 液压液 连通管 姿态转换 无人船 船载 拖缆 活塞 控制模块 杆密封 连通 复杂水域环境 方法和装置 垂直姿态 任务需求 水平姿态 探测效率 通信模块 活塞筒 液压腔 汞腔 配重 灵活 转换 | ||
1.一种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装置,无人船(1)拖曳有多个细小型拖缆(8),细小型拖缆(8)设有缆内检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船(1)上设有船载控制模块(2)、船载通信模块(3)、液压液储存腔(5)和汞储存腔(7),所述液压液储存腔(5)内设有液压腔带杆密封活塞(4),所述汞储存腔(7)内设有汞腔带杆密封活塞(6);
所述细小型拖缆(8)内设有一条液压液连通管(10)和一条汞连通管(9),液压液连通管(10)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液储存腔(5)连通,所述汞连通管(9)的一端与所述汞储存腔(7)连通,所述液压液连通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汞连通管(9)的另一端均位于细小型拖缆内的末端、且两者之间连接有一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有一密封活塞(12),位于所述密封活塞(12)一端的腔室A与所述液压液连通管(10)连通,该腔室A记为缆内液压液储存腔(11),位于所述密封活塞(12)另一端的腔室B与所述汞连通管(9)连通,该腔室B记为缆内汞储存腔(13),所述缆内液压液储存腔(11)和缆内汞储存腔(13)的容积之和为V1,
其中,13590kg/m3是常温常压下汞密度,M为液压液连通管(10)内充满液压液,汞连通管(9)内充满金属汞,缆内液压液储存腔(11)和缆内汞储存腔(13)均为空时细小型拖缆水下部分质量,F1为此时细小型拖缆所受浮力,g为无人船所在地重力加速度;
所述船载控制模块(2)根据所述船载通信模块(3)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液压腔带杆密封活塞(4)和汞腔带杆密封活塞(6)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液储存腔(5)内的液压液使用常温常压下密度为860kg/m3的液压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汞连通管(9)由抗汞腐蚀材料制成,管壁为密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液储存腔(5)和汞储存腔(7)均位于无人船(1)的尾部。
5.一种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无人船的细小型声呐阵列进行姿态转换的装置,细小型声呐阵列由多根平行于海平面的细小型拖缆组成,细小型拖缆为水平姿态时,船载控制模块(2)控制液压腔带杆密封活塞(4)和所述汞腔带杆密封活塞(6),使缆内液压液储存腔(11)容积为V2,缆内汞储存腔(13)容积为V3,
细小型声呐阵列在水平和垂直姿态之间进行转换,包括:
1)细小型声呐阵列由水平姿态转换为垂直姿态:
细小型拖缆由水平姿态转换为垂直姿态:船载控制模块(2)控制液压腔带杆密封活塞(4)和汞腔带杆密封活塞(6),使汞储存腔(7)容积减少ΔV,将ΔV体积的金属汞通过汞连通管(9),由汞储存腔(7)输送至缆内汞储存腔(13),此时缆内汞储存腔(13)的容积为V3+ΔV,
其中,F2为细小型拖缆(8)在下沉过程中所受阻力;
对组成细小型声呐阵列的所有细小型拖缆均进行上述操作;
2)细小型声呐阵列在水平和垂直姿态之间进行转换:
细小型拖缆由垂直姿态转换为水平姿态:船载控制模块(2)控制液压腔带杆密封活塞(4)和汞腔带杆密封活塞(6),使汞储存腔(7)容积增加ΔV,将ΔV体积的金属汞通过汞连通管(9),由缆内汞储存腔(13)输送至汞储存腔(7),此时缆内汞储存腔(13)的容积为V3;
对组成细小型声呐阵列的所有细小型拖缆均进行上述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2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