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标准洪水多组合调控计算的敏捷组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6101.4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7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华;罗斌;黄艳;李琪;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26;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标准 洪水 组合 调控 计算 敏捷 组态 方法 | ||
本发明将组件化、组态化和流程引擎技术引入流域洪水调度控制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标准洪水多组合调控计算的敏捷组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类模型算法组件封装为节点库;从节点库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流程的起点节点;为起始节点耦合计算对象,并根据规则库校验当前节点与对象耦合是否有效;根据组合需求创建下级节点;为下级节点耦合计算对象;根据组合计算需求,重复步骤循环创建新的下级节点,并完成对应的节点流向和对象耦合校验,直至节点创建完毕;归集节点流的所有输入信息,启动计算任务,输出汇总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域洪水模拟与调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标准洪水多组合调控计算的敏捷组态方法。
背景技术
洪水调控计算本质上就是深度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流域洪水在其防洪体系下的传播演进与调度控制过程。我国流域的防洪体系主要由水库、河段、测站、堤防、蓄滞洪区、水闸、泵站等多种水利对象组成,针对各类水利工程对象群开展联合调度控制是提升流域防洪能力、降低洪水淹没风险、减小洪水灾害损失的重要举措。本发明涉及的超标准洪水调控计算模型主要包括河道洪水一维演进、水库洪水调度、水库回水模拟、水库溃坝模拟、堤防溃决模拟、蓄滞洪区分洪计算、泄洪闸门分配计算、洪水二维淹没模拟、洪灾损失计算和洪水风险评估等。
防洪标准是衡量流域防洪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各大流域的规划方案中均已明确了对应的防洪标准。针对防洪标准以内的一般性流域洪水,防汛调度部门严格按照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开展洪水调度控制工作即可,其防洪控制对象、调度计算任务、业务数据流程、泄洪设施控制方式等都较为详尽。因此,在现有各大流域的防汛调度决策指挥系统中,流域洪水调控计算大多基于固定范围、固定对象、固定流程、固定模型进行模块设计和功能建设。
对于超出流域防洪标准的超标准洪水而言,由于其具有偶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其洪水调度控制措施的差异化显著,洪水调控计算的范围、对象和流程会随着洪水影响程度不同而动态变化,洪水调控计算涉及的专业模型、参数类型与数据规模也较为庞大,无法提前预制计算对象和业务流程,现有洪水调度方案缺乏有效的调控方式,现有流域防汛调度决策指挥系统的应对能力也明显不足,按固化方式建设的功能模块难以快速支撑变化场景下的不确定性调控计算需求。
当流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调度人员通常需要根据洪水的演变态势频繁开展调控计算模拟,为科学下达防汛决策和调控指令提供依据。在现有系统支撑能力下,由于各类专业计算模型分散在不同的软件功能模块中,当调度人员根据当前的流域防洪形势确定调控计算的总体任务后,必须先按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分解为不同的单点子任务,然后依次使用不同软件功能模块完成各项子任务计算,最后再根据计算结果人工经人工综合分析后制定调度决策,并结合不同泄洪设施的操作规程进一步形成对应的启闭控制计划。
上述过程中,本应连续不间断完成的流域洪水调度控制模拟计算被人为分割和阻断,不同计算模型之间的数据衔接与信息处理也大多依赖人工干预,操作过程繁琐,工作量极大,且误操作风险较高,针对流域洪水演变的全过程调度控制模拟计算效率低下,成果时效性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超标准洪水的调度决策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标准洪水多组合调控计算的敏捷组态方法,将组件化、组态化和流程引擎技术引入流域洪水调度控制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标准洪水多组合调控计算的敏捷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从节点库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流程的起点节点;
b.为起始节点耦合计算对象,并根据规则库校验当前节点与对象耦合是否有效,若无效,则重新在对象库中选择对象类型,直至校验通过;
c.根据组合需求创建下级节点,并根据规则库校验上下级节点流向是否有效,若无效,则重新选择下级节点,直至校验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6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