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5761.0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姚子健;吕文瑞;李荣建;高永红;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49/04 | 分类号: | C07D24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1 取代 三唑类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为:以氧化亚铜为催化剂,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配体,在有机溶剂中催化1H‑1,2,3‑三氮唑与卤代烃反应,即得到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绿色,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较高产率,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本发明方法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等的合成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骨架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分子中,如卢非酰胺羧基酰胺三唑等。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合成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合成该类化合物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叠氮类化合物与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但该类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合成时需使用剧毒的叠氮化物为原料,因而安全性差,对环境破坏较大且对设备要求较高。
因此,设计开发出一种高效合成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以求达到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产率高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为:以氧化亚铜为催化剂,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配体,在有机溶剂中催化1H-1,2,3-三氮唑与卤代烃反应,即得到所述的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
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卤代烃、1H-1,2,3-三氮唑、氧化亚铜、N,N’-二甲基乙二胺及碱溶于有机溶剂中,并在室温下反应8-12h;
2)反应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经分离后即得到所述的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卤代烃、1H-1,2,3-三氮唑、氧化亚铜、N,N’-二甲基乙二胺及碱的摩尔比为(1.0-1.2):1.0:0.1:0.2:(1.2-1.5)。
进一步地,步骤1)中,每2mL有机溶剂中加入1.0-1.2mmol卤代烃。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卤代烃包括苄溴、4-甲基苄溴、2-甲基苄溴、4-硝基苄溴或正丁基溴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碱为碳酸钾。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甲苯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分离为硅胶柱层析分离。
本发明在氧化亚铜(Cu2O)为催化剂、N,N’-二甲基乙二胺(DMEDA)为配体的条件下,将1H-1,2,3-三氮唑、卤代烃和碱溶于有机溶剂中,在室温下反应并分离纯化后,制得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该合成工艺简单绿色,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较高产率,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本发明方法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等的合成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中合成方法简单绿色,使用廉价易得原料的卤代烃和1H-1,2,3-三氮唑直接构建N1位取代的1,2,3-三唑类衍生物,在医药中间体合成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本发明中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下反应就可高产率得到相应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5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