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1132.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3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灼湖;林小敏;郑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18 | 分类号: | A01N47/18;A01N25/14;A01N63/28;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3639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素 可湿性粉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配方组成包括中生菌素原粉、吸附载体助剂及填料;其中:中生菌素原粉,其所含固型物全部是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分解产生的物质;吸附载体助剂由液态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吸附载体组成,液态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和/或者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类,吸附载体为白炭黑和硅藻土。可以减轻原粉生产员工的劳动强度,节能降耗,获得使用的原粉中生菌素含量≥150000μg/g;可以有效提高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稳定性等内在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产生,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全世界农林生产过程中,每年因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在三分之一以上,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300万起化学农药中毒事件。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因食用农药污染食品引起集体中毒事件大约1650起。因此,大力发展安全、低毒和无毒、低蓄积和无蓄积、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全球共识。中生菌素(化学名:1―N甙基链里定基―2―氨基L―赖氨酸―2脱氧古罗糖胺;分子式:C19H34O8N8;分子量:502.0)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类生物农药,其应用属于杀菌剂类别,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它的产生菌是从我国海南岛的土壤中分离得到,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Strepromyces lavenduae hainanensis n.var)。作为一种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丝状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可抑制菌丝的生长、抑制孢子的萌发,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对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效作用,而对人畜类低毒安全,与环境相容友好,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审核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是无公害果树、蔬菜生产基地的必备用药。因此,对现有的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质量提升,开发一种润湿时间短、悬浮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的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市场占有率,为人类的食品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是由中生菌素原粉、助剂和载体经混合、超微粉碎而制成的农药制剂。目前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生产方法为:在中生菌素发酵液中加入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沉淀剂硅藻土,板框过滤、滤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后,再与滤渣、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喷雾干燥获得含量为130000μg/g中生菌素原粉;将该中生菌素原粉20-30份;助剂5-10份;填料载体轻质碳酸钙60-70份进行混合获得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所述目前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生产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1)原粉生产过程中采用板框进行液固分离,使得环境污染且卫生状况差,员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产品收率低;
2)在发酵液中加入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沉淀剂硅藻土,并在浓缩液与滤渣混合后再加入轻质碳酸钙喷雾获得原粉,所得原粉的含量较低;以此原粉制备的可湿性粉剂的中生菌素含量无法提高,限制了中生菌素制剂的使用范围;
3)中生菌素原粉在弱酸性条件下有效成分相对稳定,而制备可湿性粉剂的填料载体使用大量的轻质碳酸钙,造成该可湿性粉剂酸碱度达到pH8-9,甚至更高,不利于中生菌素有效成分的相对稳定;
4)可湿性粉剂的生产过程为原粉+助剂+填料载体的简单混合,使得产品关键性指标之一的润湿性指标无法稳定,影响产品的黏附能力与渗透能力,最终影响产品药效,限制了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产品的进一步快速拓展使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1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