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及其特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5514.9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1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何芝仙;高超;彭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E04H9/02;E04B1/9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耗能 减震器 及其 特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可相对其移动的上盖板,所述底座和上盖板之间形成多个用于放置减震球的空间,驱动机构带动上盖板移动实现减震球在空间内运动行程的调整;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第一挡板,所述上盖板下方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配合构成用于放置减震球空间;所述驱动机构布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挡板一侧,包括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一端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连接有竖直布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端通过螺杆连接有第二移动副,所述第二移动副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螺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移动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配合构成矩形空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两侧通过第一移动副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需要减震的建筑物的屋顶。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上,另一端通过铰接支座安装在需要减震的建筑物的屋顶。
6.一种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的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建立力学模型;
2)根据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
减震球半径为,减震球与左第二挡板之间的总间隙,球心相对于第一挡板的位置坐标;
当底座作简谐振动时底座的位置坐标,底座的速度
减震球的位置:
减震球的速度:
碰撞条件:;
其中A为底座简谐振动振幅,ω为底座简谐振动角频率,D为第一、第二挡板之间距离;
3)基于运动学分析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55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