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抗锈病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84420.1 申请日: 2019-07-01
公开(公告)号: CN112239491A 公开(公告)日: 2021-01-19
发明(设计)人: 单志慧;郝青南;陈海峰;杨艳艳;张婵娟;陈李淼;袁松丽;曹东;郭葳;张晓娟;陈水莲;杨中路;邱徳珍;周新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415 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54;C12Q1/689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张立娜
地址: 43006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锈病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蛋白质,为如下任一所示蛋白质: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核酸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为基因;所述基因是如下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B1)SEQ ID No.2所示的DNA分子;

(B2)在严格条件下与(B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B3)与(B1)-(B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5.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在调控植物对锈病抗性中的应用。

6.如下任一方法:

(C1)一种提高植物对锈病抗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高植物中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表达量和/或活性;

(C2)一种培育对锈病抗性提高的植物品种的方法,包括使受体植物中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表达量和/或活性提高的步骤。

7.一种培育对锈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受体植物中导入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核酸分子,得到转基因植物;所述转基因植物与所述受体植物相比对锈病抗性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受体植物中导入所述核酸分子是通过向所述受体植物中导入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达盒或重组载体实现的。

9.如下任一生物材料或应用:

(D1)用于扩增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引物对;

进一步地,所述引物对为由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1或者为由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2;

(D2)用于扩增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探针;

(D3)含有所述引物对和/或所述探针的试剂盒;

(D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为利用权利要求7或8所述方法培育得到的对锈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或者为大豆ZYRC1,或者为以所述大豆ZYRC1作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后得到的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后代植株;所述大豆ZYRC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575。

(D5)所述引物对或所述探针或所述试剂盒在鉴定待测植物是否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中的应用;

(D6)所述引物对或所述探针或所述试剂盒在鉴定待测植物是否具有由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所带来的锈病抗性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或方法或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锈病为豆科植物锈病;

进一步地,所述豆科植物锈病为大豆锈病;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豆锈病的病原菌为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或山蚂蟥层锈菌(Phakopsora meibomiae);

更加具体地,所述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为大豆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SS4生理小种;

和/或

所述植物为豆科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豆科植物为如下任一:大豆、苜蓿、三叶草、豌豆、菜豆兵豆、羽扇豆、牧豆树、角豆、大豆、花生或罗望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4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