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6260.6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之;郑秉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琳创展国际文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3/122 | 分类号: | H04N13/122;H04N13/302;H04N13/363;H04N13/3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3D 图像数据 影像 分层处理 图像 工作站 修补 控制和管理 多重渲染 渲染器 角色 演算 相机 追加 局限 事物 覆盖 应用 力量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2D图像,将所述2D图像拆分为背景角色和前景角色;对拆分处理后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层处理,对分层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裸眼3D相机角覆盖的范围内在设定的尺寸内进行基础3D投影;对基础3D投影后得到的图像数据使用OPEN CL 3D进行细节修补处理;利用Open CL多重渲染机制对细节修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裸眼3D影像的16通道的图像演算,得到裸眼3D影像。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克服现有3D流程的局限,制作出有效的裸眼3D影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作站的力量,在没有用追加渲染器和流程的情况下,实现技术人员在工作站内控制和管理一切事物的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3D影像是通过视差看到的立体影像,利用人的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能从视频媒介上获得三维空间影像,从而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目前,需要眼镜的3D显示器或电视需要左眼和右眼两种图像通道,这种3D技术可以利用简单的2D或3D演算软件进行完成,在市场上流通的这种3D技术的软件也很多。
但是裸眼3D方式的核心是超越双眼,根据观众的位置展现不同角度的图像,从而产生影像立体化的错觉现象,为了实现裸眼3D的这个目标,硬件设施必须同时具备16种多种角度的图像,内容上也要根据不同角度制作出16通道以上。但是,这同时需要组成16个虚拟摄像机进行制作,而且需要比现有的3D影像制作多30倍以上的运算和准确的3D深度表现才能进行制作。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案为:原素材+景深图2D扭曲方案,该方案以景深图为基础左右扭曲原本图像。在该方案中,景深图越接近白色,原件的相应领域:左眼:像素向右移动,右眼:像素向左移动;景深图越接近黑色,原本的相应领域,左眼:像素向左移动,右眼:像素向右移动。该方案适用于普通3D电视3D转换,该方案用16个通道(L8通道,R8通道)来制作裸眼3D,Toe In的角度要延长到20度以上。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案的缺点为:缺乏立体感,左右会产生多处数字扭曲现象,需要大量的修改工作。虽然是轻巧的2D运算方式,但在进行L8通道、R8通道共16体运算并之后也同样需要进行8次(L,R各8次)的修正,因此工作量会变大,制作效率和性价比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裸眼3D的实现方法,包括:
获取2D图像,将所述2D图像拆分为背景角色和前景角色;
对拆分处理后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层处理,对分层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裸眼3D相机角覆盖的范围内在设定的尺寸内进行基础3D投影;
对基础3D投影后得到的图像数据使用OPEN CL 3D进行细节修补处理;
利用Open CL多重渲染机制对细节修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裸眼3D影像的16通道的图像演算,得到裸眼3D影像。
优选地,在所述基础3D投影过程中应用2.5D的体积表现技法。
优选地,在对基础3D投影后得到的图像数据使用OPEN CL 3D进行细节修补处理的过程中,使用CPU运算进行包括位置传递运算在内的前期操作,再基于CPU运算的结果使用OPEN CL运算进行重建三维形状的操作,在重建三维形状的操作过程中,每一边的图形信息用图像源的RGB获取。
优选地,所述的利用Open CL多重渲染机制对细节修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裸眼3D影像的16通道的图像演算,得到裸眼3D影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琳创展国际文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宝琳创展国际文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