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8682.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3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笛;阙子雄;杜冰冰;杨旺;水峰;张建平;葛炜祎;冯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E04B1/24;E04C3/06;E04C3/3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柱 转换 节点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柱转换节点加工制作方法。其主要是根据节点受力结构,将柱区域由斜向传力柱转为垂直传力柱,因构件本体水平和垂直分力较大,节点侧面柱翼缘板和梁翼缘板设置成一整块加厚板,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传力的连续性。构件本体内部设置19块内隔板,横竖交叉,隔板间隔较密,焊缝均要求全熔透焊接。主体梁区域又存在变截面变板厚对接的翼腹板转换的箱型梁。本发明在不减弱结构安全性前提下,解决类似的节点内部结构焊接不易实现和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具有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钢结构的蓬勃发展,钢结构向超高层结构发展,同时在加工制作、结构安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最大化利用建筑的使用面积,并达到建筑整体结构的受力安全稳定性以及建筑外观造型弧线美。有鉴于此,本申请人提供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的制作方法,本案由此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的制作方法,解决类似节点转换构件内部结构焊接不易实现和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的制作方法,步骤一,首先在下翼缘板内侧画出腹板、内隔板及条板的装配定位线,以保证装配精度。待中间区域亚字型内隔板焊接完毕后检查其尺寸及垂直度,合格后焊接进行上翼缘板装配焊接。步骤二,完成左右腹板的装配。当组立完成一侧腹板后,对该侧对应的内隔板焊缝区域进行焊接,组立过程中及时检测各部位截面尺寸,防止偏差超标。步骤三,将柱主体靠近端头区域的内隔板依次装配焊接,经探伤合格后进行柱端头工艺隔板装配。步骤四,进行梁区域上下翼缘板及加厚区域内隔板装配焊接,装焊完毕后进行腹板装配。步骤五,将梁区域其余内隔板依次推进焊接。
进一步,所述转换节点区域的内隔板均采用二氧化碳气保焊焊接方法,并对隔板进行全熔透焊接。
进一步,所述转换节点的其柱节点区域隔板先进行亚字型隔板组装焊接,焊接完毕后再进行端头区域隔板依次推进焊接。
进一步,所述转换节点的梁节点区域隔板先进性T字形隔板组装焊接,焊接完毕后再进行腹板装配和其余隔板的依次推进焊接。
一种梁柱转换节点结构,包括由斜箱型柱主体贯穿梁主体,贯穿后由斜柱转换为垂直柱,同时梁主体存在翼腹板转换,转换后为变板厚对接。
所述转换节点的上下段柱、左右段梁、侧面牛腿分别对应着19块内隔板,纵横交错。
所述的转换节点,为保证纵横向传力的连续性,钢柱、钢梁转换位置为一整块加厚节点板。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对梁柱转换节点制定合理的主体组装方式,保证了节点形式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使构件内部内隔板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内隔板的焊接质量。
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少了构件流转工序,不仅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同时节省了加工制作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19块内隔板组装关系形式;
图3为本发明钢柱内亚字型内隔板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节点面板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柱侧面翼缘板组装示意图(组装前将圆弧板预先焊接至侧面翼缘板上);
图6为本发明钢柱底部隔板组装示意图;
图7为钢梁上下翼缘板组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