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LAMP引物组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1981.5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国;王永真;宋春美;郭显峰;朱凯;张永清;肖付刚;张萌;于江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红薯 成分 lamp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LAMP引物组及其应用。本发明的LAMP引物组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特异性好,检测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检测粉条类加工产品中红薯源成分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LAMP引物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红苕、甘薯、地瓜、山芋等)是一种古老的薯类作物,种植过程中无农药污染,低化肥使用,是消费者最放心的绿色食品原料。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并有防癌、通便、养颜、益寿等功效,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和“长寿食品”,居绿色蔬菜之首。近些年来,红薯越来越多地被认作为保健食品,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休闲文化欣然兴起,红薯已经上升为食品工业的主要优质原料,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也给中国的红薯粉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契机。
但是由于红薯的价格相对于玉米、木薯、马铃薯等较高,市场上常有用其他原料代替红薯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以粉条为例,粉条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传统食品之一,具有食用方便、快捷、营养合理和口味丰富等特点,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其中红薯粉条始终伴随人们的日常饮食,其营养价值和适宜口感深受喜爱。但是现在的粉条市场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的价格都比红薯淀粉低很多,所以很多不法商人为获取假货带来的暴利往粉条里添加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甚至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等违规添加剂。目前为检测红薯粉条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以及判断其真假,已经有很多种方法被建立,但尚未建立从基因的角度检测红薯粉条中是否存在红薯特异基因的方法,对于鉴别是否用其他淀粉制假红薯粉条而言,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扩增效率高、无需专门的仪器的核酸扩增方法,在60-65℃恒温的条件下即可实现核酸的扩增。目前尚未见有采用LAMP方法检测红薯性成分的文献公开。
CN 106701909 A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红薯源性成分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对和探针组合物,该引物对是根据红薯g3pdh基因设计的,并将所述引物对用于检测红薯淀粉,绝对灵敏度可达0.01ng/μL,但由于当采用红薯淀粉制作粉条、薯片、糕点等加工食品时,需要进行热处理,可能会造成DNA的损伤,当采用以红薯g3pdh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的LAMP引物组用于粉条中红薯源成分时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LAMP引物组,可用于检测红薯淀粉加工产品中是否含有红薯源成分,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LAMP引物组,所述引物组的序列为:
Hong-F3:5’-CGGGCGACTAACGAACC-3’
Hong-B3:5’-TCGCATTTCGCTACGTTCTT-3’
Hong-FIP:5’-ATCCGCAAAGACGGGGCACGTTTTGCGGAAGCGCCAAGGAA-3’
Hong-BIP:5’-GAGGCGTCGGCGTCTTACTTTTTTCGATGCGAGAGCCGAGAT-3’
Hong-LF:5’-GCTGGCCATCTCAGTACGATA-3’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试剂,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测红薯源成分的试剂,包括dNTP、ThermoPol Buffer、Mg2+、Bst DNA聚合酶、荧光染料和如上所述的LAMP引物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1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