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机车检测的主动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轨道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18159.5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3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池代臻;林家通;杨云;蔡波;唐燕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代臻 |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B61L2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防护装置 检测 轨道机车 轨道 轨道系统 施工作业 停车信号 主控模块 发光部 传感器 防护 控制通讯模块 传感器检测 安全事故 防护装置 轨道车辆 轨道连接 通讯模块 有效解决 预设 制动 停车 发送 传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机车检测的主动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轨道系统。其中,主动防护装置用于轨道车辆的防护且设置在轨道的施工作业区域,主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轨道上且与轨道连接;发光部,设置在机体上,发光部可向外界发出光线;传感器,设置在机体上且用于检测轨道的振动情况;通讯模块,在预设时间内,当传感器检测到轨道的振幅增大时,轨道上有车辆向施工作业区域驶来,传感器将检测值传输给主动防护装置的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控制通讯模块向车辆发送停车信号,车辆接收到停车信号后进行制动,直至停车。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机车检测的防护装置的被动防护不到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轨道机车检测的主动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各项技术及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常有机车误入施工作业区域伤人事件发生。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机车误入施工作业区域,会在施工作业区域的两侧安装红色闪光灯进行防护。
然而,红色闪光灯为被动防护方式,即只能由机车驾驶员观察红色闪光灯的灯光做出判断。由于红色闪光灯的发光距离有限,机车驾驶员的反应存在迟延,故存在防护不到位、机车误入施工作业区域的风险,影响驾驶员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机车检测的主动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轨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机车检测的防护装置的被动防护不到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机车检测的主动防护装置,主动防护装置用于轨道车辆的防护且设置在轨道的施工作业区域,主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轨道上且与轨道连接;发光部,设置在机体上,发光部可向外界发出光线;传感器,设置在机体上,以用于检测轨道的振动情况;通讯模块,在预设时间内,当传感器检测到轨道的振幅增大时,轨道上有车辆向施工作业区域驶来,传感器将检测值传输给主动防护装置的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控制通讯模块向车辆发送停车信号,车辆接收到停车信号后进行制动,直至停车。
进一步地,在预设时间内,当传感器检测到轨道的振幅增大时,主控模块控制发光部进行闪烁。
进一步地,主动防护装置还包括:蜂鸣器,设置在机体或发光部上,在预设时间内,当传感器检测到轨道的振幅增大时,主控模块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
进一步地,主动防护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模块连接的驱动电路模块,发光部包括:壳体,与机体连接,壳体具有安装开口;安装面板,设置在安装开口上且与壳体连接;灯体,灯体和蜂鸣器均设置在安装面板上,驱动电路模块与灯体和蜂鸣器均连接,在预设时间内,当传感器检测到轨道的振幅增大时,主控模块控制驱动电路模块,以通过驱动电路模块控制灯体进行闪烁和/或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
进一步地,安装面板具有多个安装孔,灯体至少为一个,蜂鸣器至少为一个,灯体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的孔壁粘接或卡接,蜂鸣器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粘接或卡接。
进一步地,主动防护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为传感器、主控模块、驱动电路模块、通讯模块、发光部及蜂鸣器供电,机体包括:底座,与轨道连接,传感器设置在底座朝向轨道的表面且位于轨道与底座之间;连接柄,连接柄的一端与底座连接且位于底座的上方,连接柄的另一端与发光部连接,供电模块设置在连接柄内。
进一步地,供电模块为蓄电池供电模块,主动防护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设置在底座内,充电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以向供电模块进行充电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代臻,未经池代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8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