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双向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6367.3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9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闫泽宇;赵春阳;肖胜然;蒋荣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00;B60L5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双向 充电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设备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电动汽车的双向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汽车,所述双向充电电路包括: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高压母线连接至动力电池,高压母线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ECU;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转换电路连接至高压母线;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一开关与高压母线中的第一线路连接,负极通过第二开关与高压母线中的第二线路连接;所述双向DCDC转换电路包括:高压电路部分、低压电路部分以及连接高压电路部分与低压电路部分的耦合电路。通过本发明的双向充电电路,使得蓄电池可为ECU的电容和车载充电机内部的电容预充电,有效地避免了通电瞬间产生的大电流易将ECU或车载充电机内部的半导体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动汽车的双向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中,在车载充电机的交流输入侧、DCDC转换器的输入侧和动力电池的端口,都设有继电器和电阻组成的软启动电路,其作用是防止通电瞬间产生的大电流将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等内部的半导体损坏。而软启动电路存在以下几个缺陷:增加了额外器件,功率电阻、继电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导致成本较高;继电器有使用寿命,频繁的断开、闭合,在触点易产生火花,易出现电蚀、触点接触不良或是触点粘连的问题;所用到的电阻一般是水泥电阻和热敏电阻,此两种电阻长期使用会产生性能老化问题,影响系统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电动汽车的双向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汽车,用以解决通电瞬间产生的大电流易将ECU或车载充电机内部的半导体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双向充电电路,包括:
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高压母线连接至动力电池,所述高压母线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转换电路连接至所述高压母线;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高压母线中的第一线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高压母线中的第二线路连接;
所述双向DCDC转换电路包括:高压电路部分、低压电路部分以及连接所述高压电路部分与所述低压电路部分的耦合电路;其中,所述高压电路部分包括第一高压端口和第二高压端口,所述第一高压端口与所述高压母线的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端口与所述高压母线的第二线路连接,且所述第一高压端口和第二高压端口间具有高压电容;所述低压电路部分包括第一低压端口和第二低压端口,所述第一低压端口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低压端口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一低压端口和第二低压端口间具有第一低压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电路包括有第一变压器;
所述高压电路部分还包括:
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其中,所述高压母线中的第一线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线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一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效应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高压电容连接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电路部分还包括:
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
- 下一篇:控压钻井回压补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