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曲地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7737.6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琦;张璇;李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何叶喧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微生物 发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曲地酸的方法。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在制备曲地酸中的应用。第二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制备曲地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培养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得到曲地酸。本发明公开了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的一种新用途,即发酵培养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从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曲地酸。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曲地酸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具有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应用潜力。本发明为曲地酸类药物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曲地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曲地酸是一类含二苯醚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等医药活性,以及杀菌、杀线虫及抑制水芹种子萌发等农药活性。利用微生物生产曲地酸,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曲地酸单体,从而避免化学合成副产物的残留,并且微生物为活体为合成场所,利用生物自身的资源产生曲地酸,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微生物易于繁殖和大量培养,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具有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应用潜力,是生产曲地酸药物的理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曲地酸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在制备曲地酸中的应用。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已于2018年03月0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5389。
第二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制备曲地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培养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得到曲地酸。
发酵培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BJZ13的单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15℃、120r/min振荡培养7天,得到种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液接种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锥形瓶(4mL种子液/瓶),15℃静置培养40天,得到发酵培养的产物。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溶性淀粉20g/L、FeCl3 0.00065g/L、MgSO4 0.5g/L、KH2PO4 0.5g/L、(NH4)2SO4 0.65g/L,余量为水,调pH至7.2-7.4,然后121℃高压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时添加氨苄抗生素并使其浓度为1μL/mL。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取500mL锥形瓶,加入50g大米和80mL蒸馏水,121℃高压灭菌20min。
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发酵培养的产物进行有机相提取的步骤。
所述有机相提取中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
所述有机相提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发酵培养的产物,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然后收集乙酸乙酯相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浸膏;然后取浸膏,采用二氯甲烷进行提取,然后收集二氯甲烷相进行减压浓缩,得到二氯甲烷相浸膏,又称粗提物。
所述有机相提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发酵培养的产物,加入乙酸乙酯,然后超声破碎,收集乙酸乙酯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