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5591.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季乃云;宋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87/14 | 分类号: | C07D487/14;C12P17/18;A01N43/90;A01P13/00;C02F1/5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酮哌嗪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抑藻剂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藻内生真菌来源的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藻方面的应用。具体结构式如(I)所示,其制备方法为将海藻内生真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A‑YMD‑9‑2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即为式(I)所示的二酮哌嗪衍生物。本发明获得的二酮哌嗪衍生物经抑微藻活性实验得出化合物对微藻的半数抑制浓度可达12微克/毫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藻剂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藻内生真菌来源的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藻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害藻华是近海常见的生态异常现象,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海水养殖、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类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2000年以后我国进入赤潮高发期,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明显增加。赤潮的主要危害形式有四种,一是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二是破坏海洋渔业资源;三是危害人类健康;四是影响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每年由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以上。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微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约80种。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赤潮是当今世界性难题之一。
目前,赤潮的防治对策除了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外,还要遏制赤潮生物即赤潮藻的发展,而遏制赤潮藻发展的方法主要为化学药剂治理。虽然化学药剂如硫酸铜、氯气等快速、有效地杀死或抑制有害藻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但存在对非赤潮生物的危害、药物残留以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与治理赤潮中使用的传统的化学药剂相比,海洋生物源天然药物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活性显著且对环境友好的优点,为解决目前由赤潮藻引发的赤潮的防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酮哌嗪衍生物,二酮哌嗪衍生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一种二酮哌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A-YMD-9-2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纯化后,即为式(I)所示的二酮哌嗪衍生物;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A-YMD-9-2于2018年6月27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8405。
具体为:
1)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A-YMD-9-2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中发酵10-60天,而后经有机溶剂提取并浓缩,即为粗提物;
2)取步骤1)中的粗提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经洗脱液梯度洗脱,收集洗脱组分,洗脱组分经薄层层析检测;
3)收集步骤2)中洗脱组分再依次经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如式(I)所示的二酮哌嗪衍生物。
步骤1)中真菌培养基为大米固体培养基、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步骤1)中有机溶剂提取液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中一种或几种。
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为体积比50-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石油醚-丙醇、石油醚-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乙醇、二氯甲烷-丙醇、二氯甲烷-异丙醇中的一组或几组。
步骤3)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洗脱液为体积比10-0:1的水-甲醇或水-乙醇;制备薄层层析展开剂为体积比60-0:1的二氯甲烷-甲醇或石油醚-乙醇。
一种二酮哌嗪衍生物的应用,所述的二酮哌嗪衍生物用于制备微藻的抑藻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5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