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热解液制备燃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2837.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袁远平;李立权;汪华林;陈崇刚;李剑平;赵颖;杨雪晶;李俊杰;晁君瑞;郑旭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9/10 | 分类号: | C10G4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热解液 制备 燃油 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热解液制备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生物质热解液在沸腾床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全混流循环体系中进行加氢处理得到燃油,其中,所述催化剂全混流循环是指催化剂颗粒的宏观运动表现为由反应器底部流化至反应器料面位置,而后又返回至反应器底部的运动形式,其中:
所述生物质热解液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前先与供氢剂混合,在供氢剂保护下、于室温~80℃下进入反应区域;
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加氢处理反应的温度为200℃~400℃,压力为10~20MPa,反应体积空速为0.6~2.0h-1,氢油比为400:1~1000:1,循环比为1:4~4:1,供氢剂与生物质热解液的质量比为0.2:1~4:1,
其中,所述燃油为硫含量低于0.5wt%、氧含量为3~20wt%的燃油。
2.一种生物质热解液制备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生物质热解液和重油在沸腾床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全混流循环体系中进行加氢处理得到燃油,其中,所述催化剂全混流循环是指催化剂颗粒的宏观运动表现为由反应器底部流化至反应器料面位置,而后又返回至反应器底部的运动形式,其中:
所述生物质热解液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前先与供氢剂混合,在供氢剂保护下、于室温~80℃下进入反应区域;
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加氢处理反应的温度为200℃~400℃,压力为10~20MPa,反应体积空速为0.6~2.0h-1,氢油比为400:1~1000:1,循环比为1:4~4:1,供氢剂与生物质热解液的质量比为0.2:1~4:1,
其中,所述燃油为硫含量低于0.5 wt%、氧含量为2~10wt%的燃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燃油作为循环油与氢气混合后由沸腾床反应器底部返回反应器,另一部分燃油外排作为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油和重油混合后由沸腾床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剂为所述燃油进一步加氢裂化得到的烃类物质、石油类烃类物质、煤焦油加氢处理得到的烃类物质和有机质加氢脱氧得到的烃类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烃类物质沸点范围为160~2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油是加热至250~450℃后进入沸腾床反应器的。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球形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从第IIIB族到第IIB族的所有过渡金属和它们之间形成的合金担载于氧化硅或多孔性的碳或可作载体的金属氧化物或表面进行了碳化的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的碳为活性碳。
10.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全混流循环体系是在生物质热解液、供氢剂、循环油、氢气、催化剂、加氢处理产物和内构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全混流循环体系是通过循环油和氢气提供流化动能促使催化剂处于流化状态、循环油与氢气混合物以及流化催化剂的高速扰动促使生物质热解液与供氢剂快速混合与稀释、以及沸腾床反应器内构件对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导向、分流及旋流这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全混流循环体系是在生物质热解液、供氢剂、循环油、重油、氢气、催化剂、加氢处理产物和内构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8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