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鲁棒指纹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2829.4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9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治楼;袭肖明;姜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孙园园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积神经网络 磨损 层级 指纹识别 指纹 测试图像 第一层 鲁棒 模型构建模块 模型训练模块 图像识别 训练图像 指纹图像 类识别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鲁棒指纹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指纹识别,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实现对磨损指纹的识别;其系统包括第一层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由子类识别网络和未磨损图像识别网络;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已磨损指纹。其方法包括:以训练图像为输入,训练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训练后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测试图像为输入,通过训练后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测试图像进行指纹识别。其系统包括模型构建模块、模型训练模块和识别模块。本发明通过第一层卷积神经网络判断指纹图像的磨损识别,并对未磨损的指纹进行识别,通过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对已磨损的指纹进行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鲁棒指纹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个人的身份验证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由于较强的 安全性和便利性,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身份验证技术备受关注。 指纹识别是最早的生物识别技术,在生物识别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虽然指纹识 别技术日趋成熟,然而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对于指纹的磨损等问题仍不能取得 令人满意的性能。
基于上述问题,如何实现对磨损指纹的识别,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鲁棒指纹识别方法及系统,来解决如何实现对磨损指纹的识别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第一层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由子类识别网络和未磨损图像识别网络,子类 识别网络用于识别指纹图像中指纹为未磨损或已磨损,未磨损图像识别网络用 于识别未磨损指纹;
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已磨损指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层卷积神经网络可识别指纹图像的已磨损未 磨损状态,并识别未磨损指纹,通过第一层卷积神经网络可识别已磨损指纹, 从而在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对第一层级网络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可取得较好 的识别效果。
作为优选,子类识别网络为Resnet网络。
作为优选,未磨损图像识别网络为Alexnet网络。
作为优选,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为Densenet网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鲁棒指纹识别方法,通过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 述的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包括:
以训练图像为输入,训练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训练后层级互 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以测试图像为输入,通过训练后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测试图像进 行指纹识别。
作为优选,以训练图像为输入,训练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获取训练图像,训练图像包括已磨损指纹图像和未磨损指纹图像;
通过子类识别网络对训练图像进行分类标记,生成未磨损子类和已磨损子 类,并得到训练后子类识别网络,未磨损子类对应未磨损指纹图像,已磨损子 类对应已磨损指纹图像;
通过未磨损图像识别网络对未磨损子类进行指纹识别,得到训练后未磨损 图像识别网络;
通过第二层卷积神经网络对已磨损子类进行指纹识别,得到训练后第二层 卷积神经网络。
作为优选,以测试图像为输入,通过训练后层级互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 测试图像进行指纹识别,包括:
通过训练后子类识别网络对测试图像进行判断,判断测试图像为已磨损子 类或磨损子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2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