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氟取代小分子端基二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27756.X | 申请日: | 201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刚;孔繁昕;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213/06 | 分类号: | C07C213/06;C07C217/28;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9D175/08;C09D5/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分子 端基二醇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全氟取代小分子端基二醇在制备单组分常温自交联侧链含氟聚氨酯中的应用,所述全氟取代小分子端基二醇的结构如结构式Ⅰ所示,所述单组分常温自交联侧链含氟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于100~120℃真空除水2h,然后在氮气氛下加入溶剂A,升温到50℃于10~120min滴加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滴完后于85℃反应3~8h,降温到70℃滴加小分子二醇扩链剂和结构式Ⅰ所示的全氟取代小分子端基二醇扩链剂,滴完后继续在85℃反应3~8h,降温到30℃以下,滴加氨基硅烷偶联剂,搅拌反应0.5~1.5h,加入稀释溶剂B稀释到有效固含量为40%以上,即得数均分子量为4000~15000g/mol、含氟量为5~15%的侧链含氟聚氨酯;其中,所述溶剂A为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醋酸丁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丙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溶剂B是乙醇、丙醇、2-丙醇或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
其中,n为2~11中的任一自然数;m为1或2;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丙基或异丁基中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小分子二醇扩链剂、全氟取代小分子端基二醇扩链剂、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氨基硅烷偶联剂的重量份比为(100~150)︰(2.5~20)︰(30~50)︰100︰(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A的重量为反应物料质量的1.5倍,反应物料指反应过程中除溶剂A、B的所有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内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1,6-己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1,4-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小分子二醇扩链剂为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或1,8-辛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氨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常温自交联侧链含氟聚氨酯在制备疏水疏油自清洁涂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77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