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0323.1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邓亚杰;邓文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垚栖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13/00;F16F9/32;F16F9/54 |
代理公司: | 郑州龙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6 | 代理人: | 韩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油嘴 连接管 管道连接装置 避震系统 凸起 车轮 汽车 平衡稳定性 凹陷路面 固定连通 减震技术 行驶过程 凹陷处 后车轮 位置处 平衡 冲击力 车身 颠簸 传递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包括四个减震器,四个减震器分别为安装在前侧车轮处的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以及安装在后车轮处的第三减震器和第四减震器,在每个减震器上均设置有上油嘴和下油嘴,在四个减震器之间设置有管道连接装置,且四个减震器的上油嘴和下油嘴均与管道连接装置固定连通;本发明上油嘴、下油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设置,当汽车经过凸起或凹陷路面时,凸起或凹陷处车轮处所对应减震器受到的冲击力会传递给其它位置处的减震器,可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程度大大减轻,并使车身的平衡稳定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减震器一方面在伸缩运动过程中增加阻尼力,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部分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的弹跳活跃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有保持平行行驶才能保证车厢平稳,驾乘舒适,当汽车经过凸起或凹陷路面时,现有的汽车减震系统中一般为相应位置的单个减震器起到缓冲避震作用,根据采用结构的不同虽然能缓解一部分颠簸现象,但减震效果较差,从而使得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颠簸问题的产生,进而会使得人们乘坐的舒适性很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具有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汽车颠簸,保持车身平衡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包括四个减震器,四个减震器分别为安装在前侧车轮处的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以及安装在后车轮处的第三减震器和第四减震器,在每个减震器上均设置有上油嘴和下油嘴,在四个减震器之间设置有管道连接装置,且四个减震器的上油嘴和下油嘴均与管道连接装置固定连通。
优选的,每个减震器均包括有支撑底座和缸筒,所述支撑底座和缸筒螺纹连接,在支撑底座上开设有透气孔,在缸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在缸筒的上下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油封盖和油封,在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底端穿过缸筒位于支撑底座内,在每个减震器上均配合设置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辅助弹簧的底端设置在缸筒的顶部,所述辅助弹簧的顶端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管道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减震器的上油嘴和第三减震器的上油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减震器的下油嘴和第三减震器的下油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减震器的上油嘴和第四减震器的上油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减震器的下油嘴和第四减震器的下油嘴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管道连接装置处还设置有第一双向泵,在第一双向泵的进出液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三通阀和第二电磁三通阀,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通过第二导管和第四导管分别与第二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四个第五连接管和四个第六连接管,四个所述第五连接管相对的外端分别与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第三减震器和第四减震器的上油嘴连接,四个所述第五连接管相对的内端互相连通,四个所述第六连接管相对的外端分别与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第三减震器和第四减震器的下油嘴连接,四个所述第六连接管相对的内端互相连通。
优选的,在管道连接装置处还设置有第二双向泵,所述第二双向泵的进出液口分别与四个第五连接管的连通处以及四个第六连接管的连通处相连接。
优选的,在活塞上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油嘴和下油嘴分别设置在缸筒的上下两端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垚栖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垚栖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0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