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0809.2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地址: | 2561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壳体 半成品 新能源汽车 机加工 装夹 回转工作台 定位夹具 驱动电机 攻螺纹 毛坯 壳体 钻孔 立式加工中心 关键零部件 精度稳定性 端面加工 工艺工序 积累误差 夹具底座 加工工位 生产效率 形状位置 预留孔 粗车 精车 转动 占据 客户 加工 制造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数控立车的夹具(12)上装夹电机壳体毛坯(11),使电机壳体毛坯(11)与所述夹具(12)底座之间留有加工空隙;
②粗车:采用数控立车粗车上端面(1)、上端止口(3)、定子档内孔(4)、下端面(8)、下端止口(10);
③精车:采用数控立车精车上端面(1)、上端止口(3)、定子档内孔(4)、下端面(8)、下端止口(10),得到电机壳体半成品;
④采用半成品定位夹具装夹电机壳体半成品,半成品定位夹具安装在回转工作台(13)上,回转工作台(13)的台面上具有端面加工预留孔(14);
⑤采用立式加工中心钻攻上端面各孔(2)、下端面各孔(9)、接线盒面各孔(5)、进水孔(6)、出水孔(7),并在上下两端面各孔以及接线盒面各孔(5)上攻螺纹,得到电机壳体;在钻孔以及攻螺纹过程中,通过回转工作台(13)带动半成品定位夹具及电机壳体半成品转动,变换加工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数控立车的夹具(12)夹持电机壳体毛坯(11)外径,所夹持住的电机壳体毛坯长度至少为电机壳体总长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数控立车的夹具(12)采用液压、三爪自定心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粗车的具体操作为:采用加长内孔车刀粗车上端面(1)、上端止口(3)、定子档内孔(4),采用加长勾刀粗车下端面(8)、下端止口(10);以上所有粗车后所得粗加工面保留有单面0.10-0.20mm的精车加工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粗车参数为转速400r/min,进给速度0.2-0.3mm/r,吃刀量为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精车的具体操作为:采用加长内孔车刀精车上端面(1)、上端止口(3)、定子档内孔(4),采用加长勾刀精车下端面(8)、下端止口(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精车参数为转速500-600r/min,进给速度0.1-0.2mm/r。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中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半成品定位夹具采用气动夹具,气动夹具安装在气动回转工作台(1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中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采用硬质合金钻头钻孔,钻孔参数为转速为2000-3000r/min,进给速度500-600mm/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中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的机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采用螺旋槽丝锥攻螺纹,攻螺纹参数为转速1000-1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08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