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交错结构及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0378.3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7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檀生辉;王东;陈兴;伍旭东;张金生;卫祥;何滇;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L7/18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错 结构 输入 电动汽车 高效 能量 回收 系统 | ||
1.一种多路交错结构的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系统包括电动机(1)、用户控制指令选择单元(2)、整车控制器(3)、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电机控制器(5)、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选择开关(7)、超级电容(8)和快充电池组(9)、功率器件模块(10);
用户控制指令选择单元(2)与整车控制器(3)相连,整车控制器(3)与电机控制器(5)相连,电机控制器(5)与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和功率器件模块(10)相连、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与选择开关(7)相连、选择开关(7)还与超级电容(8)相连,电动机(1)与功率器件模块(10)相连,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还与选择开关(7)相连,功率器件模块(10)还与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相连、超级电容(8)和快充电池组(9)相连,快充电池组(9)还与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相连;
所述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中包含有若干个双向BUCK-BOOST电路单元,各双向BUCK-BOOST电路单元相互连接,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通过交错互补的形式进行能量的回收,当一路或多路关闭开关管时,总有多路或者一路导通开关管;
应用于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控制方法是指依据汽车机械带动的转速R机与动能提供所得转速R电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动机(1)的转速可以判定转速对应产生的感应电压U感,电动机(1)转速与输出感应电压存在关系V=N*R,0N0.06,根据电动机(1)转速可以判断电机产生的U感,当R机R电时进行能量回收,对快充电池组(9)能够进行8C-10C高倍率充电,在能量过充情况下,即当0.98U动U充(充电状态下电池电压)U动(电池组额定电压)时停止多路交错能量回收状态,采用超级电容能量回收状态进行辅助能量回收,用于制动后再启动过程中提供电能,达到提高电动汽车能量高效回收;
用户可以根据用户控制指令选择单元(2)判断用户的控制指令,选择SPORT模式、ECO模式和EECO模式;
所述SPORT模式为轻度能量回收模式,即运动模式; ECO模式为中度回收能量模式,即经济模式;EECO模式为高效率能量回收模式,即高经济模式;
用户控制指令选择单元(2)通过LIN总线通讯传送给整车控制器(3),整车控制器(3)与电机控制器(5)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使电机控制器(5)获取车辆工作状况;
电机控制器(5)对栅极驱动控制单元(4)、功率器件模块(10)、选择开关(7)、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超级电容(8)进行控制,进而控制电动机(1)的状态,并进行相应能量回收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交错结构的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6)中各个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相互连接,且所有的双向BUCK-BOOST电路控制单元分别同时与电机控制器(5)和快充电池组(9)相连,形成多路交错式双向BUCK-BOOST回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交错结构的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控制指令选择单元(2)通过LI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3)进行相连,整车控制器(3)通过CAN总线与电机控制器(5)进行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交错结构的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是一种多路交错结构的宽输入电动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快充电池组(9)是一种能够提供大电流充电的电池组,包括钛酸锂电池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03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