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1410.1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谭宇文;张大威;蔡维;谷翠军;仇爽;吴晓东;马斌;陈奎;徐先伟;张星;张明广;何贤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9 | 分类号: | B60L5/39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臂 受流器 电动推杆 轨道交通车辆 碳滑板 拉簧 受流装置 维修保养 供电轨 故障率 摆臂 铰接 绝缘 推块 转轴 转动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受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接触受流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体积大、功能不够齐全和维修保养不便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受流器包括机架(1)、电动推杆(2)、碳滑板(6)和转臂(4),所述转臂(4)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转臂(4)上还连接有拉簧(3),所述拉簧(3)的另一端与机架(1)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电动推杆(2)上连接有用于推动转臂(4)绕转轴(8)转动的推块(9),所述碳滑板(6)与转臂(4)通过绝缘摆臂(5)固定连接。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从刚性供电轨进行动态取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受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
背景技术
下接触受流器是刚性供电轨受流器的一种,是安装在车辆转向架上,为列车从刚性供电轨(第三轨)进行动态取流,满足列车电力需求的一套动态受流设备。目前下接触受流器有手动和自动执行方式,其中自动又有气动和电动执行方式,以气动执行方式居多。
但现有技术中的下接触受流器结构复杂,转动机构较多,受力不合理,导致装置体积较大,故障率高,检修和保养不方便。例如申请号为201710096796.9的发明专利申请,该发明有脱靴组件和摆动组件两套转动机构,活动机构越多,稳定性越差,因此,该受流器的整体稳定性不高;另一方面,脱靴组件和摆动组件仅靠单点受力来进行受流器的自动控制,造成受流器内部应力集中,容易使受流器产生疲劳破坏,使受流器的故障率提高,增加维修和保养成本。并且现有的下接触受流器不能将自动升降弓、降弓锁定、降弓位置自锁双重保护、手动升降弓、碳滑板接触力可调、碳滑板高度位置可调、方便维护等功能集于一体,无法实现列车的动态稳定与可靠地受流,难以达到为列车的稳定运行提供电源保障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下接触受流器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故障率高、体积大、功能不够齐全和维修保养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体积小、方便维护以及将自动升降弓、降弓锁定、降弓位置自锁双重保护、手动升降弓、碳滑板接触力可调、碳滑板位置高度可调等功能集于一体的下接触自动受流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包括机架、电动推杆、碳滑板和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与机架铰接,转臂上还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电动推杆上连接有用于推动转臂绕转轴转动的推块,所述碳滑板与转臂通过绝缘摆臂固定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只有转臂这一带动碳滑板运动的必要部件能够转动,而推块等推动机构不设置任何转轴,采用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减少了铰接点,整个装置可以只设置一个转轴,从而提高了受流器的稳定性。在受流状态下,电动推杆带动推块向上移动,推块推动转臂使转臂以及与转臂固定连接的绝缘摆臂和碳滑板绕转轴转动,使碳滑板与刚性供电轨脱离,实现下接触自动受流器的自动降弓;降弓到位后,拉簧提供拉力使转臂将推块夹紧,由于推块与转臂接触限制了转臂的转动,实现了下接触自动受流器的机械自锁;电动推杆带动推块向下移动,使推块与转臂脱离,消除了转臂转动的限制,拉簧带动转臂绕转轴转动,使碳滑板与刚性供电轨接触并保持一定的正压力,实现下接触自动受流器自动受流。
优选的,还包括挡块和止挡弹垫,所述挡块与转臂固定连接,所述止挡弹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止挡弹垫设置在挡块的转动范围内。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止挡弹垫与挡块配合能够将转臂的转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将碳滑板的高度位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止挡弹垫与机架间为螺纹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转动止挡弹垫,可以调节止挡弹垫与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碳滑板的高度位置范围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止挡弹垫与挡块相对的部位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升降式绝缘臂受电弓
- 下一篇:能量回收装置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