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2947.3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橘田祐也;花田晃平;佐藤隆治;二宫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40/00;B60W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志坚;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新起动 发动机 制动踏板 挡位 重新起动条件 驻车位置 自动停止 检测 时机 停止条件 制动开关 内燃机 起动 判定 重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将在挡位位于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包含在重新起动条件中,能够防止过多地重复内燃机的停止和起动。车辆(V)具有:TCU(24),其取得挡位;制动开关(52),其检测制动踏板(51)的踩下操作;以及ECU(8),其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发动机(1)自动停止,在重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发动机(1)自动重新起动。在发动机(1)自动停止且在挡位位于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动踏板(51)的踩下操作的情况下,ECU(8)判定为需要执行发动机(1)的自动重新起动,并且决定作为执行自动重新起动的时机的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在该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使发动机(1)自动重新起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自动停止起动装置的车辆,该自动停止起动装置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自动停止,在重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自动重新起动。
背景技术
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产生源来行驶的车辆多数具有用于抑制内燃机中的燃料消耗的所谓怠速熄火功能。怠速熄火功能是指如下功能:响应于规定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而使内燃机临时停止,然后响应于规定的自动重新起动条件成立而使内燃机重新起动。
这里,关于自动重新起动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件,使得兼顾抑制燃料消耗和驾驶员的便利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内燃机响应于自动停止条件成立而临时停止的期间内,在将变速杆的位置设定在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的情况下,驾驶员判断为之后进行立即重新开始行驶的操作(例如,将变速杆的位置切换到前进位置或倒车位置的操作和之后踩下油门踏板的操作等)的可能性较高,在踩下了制动踏板的时刻使内燃机重新起动。
专利文献1:法国特许3032164号
但是,即使在将变速杆的位置设定在驻车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了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的情况下,之后,驾驶员也不一定进行重新开始行驶的操作。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由于在将变速杆的位置设定在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的情况下,立即使内燃机重新起动,因此,导致过多地重复内燃机的停止和起动,燃料效率有可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将在挡位位于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包含在重新起动条件中,能够防止过度多次反复内燃机的停止和起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车辆(例如,后述的车辆V)具有:挡位取得部(例如,后述的TCU 24),其取得挡位;制动踩下操作检测部(例如,后述的制动开关52),其检测制动踏板(例如,后述的制动踏板51)的踩下操作;以及自动停止起动装置(例如,后述的ECU 8),其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例如,后述的发动机1)自动停止,在重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所述内燃机自动重新起动,该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停止起动装置具有:要否判定部(例如,后述的预测起动验证部851),其在所述内燃机自动停止且所述挡位位于驻车位置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制动踏板的踩下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执行所述内燃机的自动重新起动;以及重新起动执行部(例如,后述的预测起动验证部851、停止起动控制部88),其在由所述要否判定部判定为需要执行自动重新起动的情况下,决定作为执行所述自动重新起动的时机的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并且在该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使所述内燃机自动重新起动。
(2)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由所述要否判定部判定为需要执行自动重新起动的情况下,所述重新起动执行部对驾驶员有没有起步意图或所述踩下操作是否为误操作进行推定,并根据该推定的结果,决定所述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
(3)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车辆还具有驻车制动动作检测部(例如,后述的驻车制动开关22),该驻车制动动作检测部(例如,后述的驻车制动开关22)检测有没有驻车制动的动作,所述重新起动执行部根据有没有所述驻车制动的动作,变更所述自动重新起动执行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2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系统中齿轮间隙闭合率的管理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