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油菜花色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7676.X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梅家琴;杨茹涵;钱伟;王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菜 花色 性状 紧密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油菜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油菜白花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以总DNA为模板,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电泳分离,仅出现180bp单一条带的单株为纯合黄花个体,仅出现177bp单一条带的单株为纯合白花个体,同时出现两种条带的单株为杂合个体。本发明开发的分子标记可用于油菜白花和黄花的鉴定与预测,操作简便,方法易行,可有效解决杂合基因型与纯合基因型的鉴定问题,使后代选择更具针对性,提高选择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菜育种和分子生物学领域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与油菜花色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花色是植物重要的性状之一,具有吸引和指示传粉者、保护花器官、维持花组织能量平衡等功能。广泛种植的油菜主要为黄花,但目前育种家已研发了白色、红色、橘红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多种彩色油菜花,产量和普通的黄花油菜相近。在保证油菜籽产量之外,彩色油菜花更提升了油菜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彩色油菜花均是通过远缘杂交、轮回选择、定向回交等方式进行选育,目前彩色油菜花的培育仍处于研发阶段,因此急需一批可利用的分子标记进行早期辅助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减少田间种植规模和后期鉴定工作,缩短育种时间。甘蓝作为油菜的亲本种之一,在自然界中存在白花与黄花两种变异类型,通过远缘杂交手段可将甘蓝的白花性状转入油菜中,创造出白花油菜。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功能标记被应用于白花油菜的选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利用一份白花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与黄花甘蓝型油菜杂交并发展了DH群体,对花色性状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鉴定,获得候选基因BnC03.CCD中5处SNP差异和一处indel差异,由于indel标记的利用方式最简单,因此发明人针对上述indel设计了4个标记进行检测,确认了BnC03.CCD4的一个indel特异标记与油菜花色共分离。该标记的可直接应用于油菜花色选育领域,对花色进行早期鉴定和辅助选择,可尽早确认纯合个体,并选择出杂合个体进入下一轮选择,减轻田间材料的种植规模和后期鉴定工作,有效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油菜花色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其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所述正向引物序列为5'-AACGGCATTGGTTTGGC-3',反向引物序列为5'-GGTTTTCGGGTGAGCTGTC-3'。
上述分子标记在鉴定油菜花色中的应用。
上述分子标记在鉴定油菜花色中应用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待鉴定油菜单株DNA为模板,利用上述分子标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扩增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若仅获得180bp条带,则待鉴定油菜单株为纯合黄花个体,若仅获得177bp条带,则待鉴定单株为纯合百花个体,若同时出现177-180bp两种条带,则待鉴定单株为杂合个体(当代表现为白花,后代有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前人针对BnC03.CCD4设计的转座子检测标记相比,本发明的PCR标记检测方式简单;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可极早判断油菜植株花色,可将杂合基因型植株(表现为白花)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区分,从而保留其进入下一轮选择。本发明可增强选择的目的性,提高选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油菜花色QTL(HS)、白花性状候选基因及关联标记LJ04在遗传图谱上的位置
图2为RT-PCR检测BnC03.CCD4基因在白花和黄花油菜中的表达情况
图3为标记LJ04在白花和黄花油菜中的检测情况示意图。M、P1、P2和F1分别代表分子量标准、油菜母本(白花)、油菜父本(黄花)及杂种F1代(白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7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