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NA编码化合物库及化合物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3411.2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刘观赛;罗华东;陈璞睿;常咏;陈秋霞;陈浩东;万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69 | 分类号: | C12Q1/6869;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a 编码 化合物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NA编码化合物、化合物库及化合物筛选方法。使用本发明的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筛选,不需要对靶点蛋白质进行纯化或固定,因此可适用于非固载蛋白、细胞跨膜蛋白、细胞裂解液等复杂体系的筛选。此外,本发明的DNA编码化合物在与蛋白共价交联后,蛋白与DNA标签部分全部通过共价连接,可耐受各种分离条件,如电泳分离、强洗脱条件等,蛋白与DNA标签部分不会因为分离条件苛刻而发生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NA编码化合物库及化合物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在药物研发,尤其是新药研发中,针对生物靶标的高通量筛选是快速获得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基于单个分子的传统高通量筛选所需时间长、设备投入巨大、库化合物数量有限(数百万),且化合物库的建成需要数十年的积累,限制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与可能性。近年来出现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技术,结合了组合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将每个化合物加上一个DNA标签,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合成高达亿级的化合物库。而且化合物能够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识别,大幅度地增加了化合物库的大小和合成效率,成为下一代化合物库筛选技术的趋势,并开始在国外制药行业广泛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的效果(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14,47,1247-1255)。
传统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编码技术能很好的应用于筛选,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应用上的局限:其一,采用传统的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筛选时,需要将靶标蛋白(蛋白质靶点)进行固定,然而某些靶标蛋白在进行固定化操作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筛选出的化合物并不能与未固定的靶标蛋白结合,从而限制了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应用范围;其二,采用传统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只能对纯度较高的靶标蛋白进行筛选。然而由于技术、蛋白性质等因素影响,某些蛋白并不能被纯化到可以进行筛选的纯度,从而也限制了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应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CN107130299A公开了一种可以共价交联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它在常规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基础上,引入一段具有8~12个碱基的短链DNA,其中短链DNA一端具有光交联基团。该DNA编码化合物库通过光交联基团与靶标蛋白的结合,DNA编码化合物与靶标蛋白共价结合,因此靶标蛋白可以不需要纯化和固定,扩大了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应用范围。CN107130299A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DNA编码化合物库的筛选方法,其中在共价交联后,需加入DNA外切酶对DNA进行降解。
然而由于不同蛋白质靶点的性质不同,在加入DNA外切酶时,可能会出现外切酶将共价交联后的DNA编码化合物的DNA标签降解,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如果直接对上述共价交联后的DNA编码化合物采取电泳等强分离、强洗脱条件,则可能因为蛋白质靶点部分和DNA标签部分间仅以少量碱基间的氢键连接而不足以耐受,导致蛋白质靶点与DNA标签部分分离,从而使DNA标签失去作用。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更稳定的可共价交联的DNA编码化合物库,使靶标蛋白与DNA编码化合物结合更稳定,在强分离、强洗脱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分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扩大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应用范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及化合物筛选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DNA编码化合物,它具有式Ⅰ所示的通式:
其中,X为原子或分子骨架;
A1为包含有连接链和寡核苷酸的部分;
A2为包含有连接链和寡核苷酸的部分;
M1为包含一个或多个结构单元的功能部分;
M2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可操作进行共价交联的部分。
进一步地,X为碳原子或多原子的分子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3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