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致病/易感基因的探针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8712.6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昆仑;伍建;贾倩;石金龙;赵晓静;贾志龙;刘继轩;张曼丽;马俊峰;孟凡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A61K49/00;A61K45/00;A61P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脉疾病 易感基因 探针组 检测 分子遗传学 诊断 产前诊断 高危人群 患病个体 人群普查 危险因素 相关基因 遗传咨询 遗传性 灵敏度 试剂盒 种检测 筛查 位点 捕获 制备 发病率 病因 芯片 参考 基因 干预 评估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主动脉疾病的致病和/或易感基因的试剂在制备诊断主动脉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的试剂可以捕获与主动脉疾病的致病和/或易感的多种基因,可最多检测34个相关基因。本发明所述的试剂、含有试剂的产品可以解释主动脉疾病患者的病因,评估患有主动脉疾病的风险、危险因素,为患病个体分子遗传学诊断,高发人群普查、筛查家属中的发病高危人群以及进行相应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干预提供参考,以期减少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探针组、芯片及试剂盒具有高效、检测位点多、准确、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实用性强且成本低廉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及分子遗传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致病和/或易感基因的个性化捕获、测序的探针组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脉瘤/夹层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高,必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避免发生致命性动脉瘤破裂。通常情况下,当患者主动脉直径达到5.0~5.5cm时,医生会建议进行预防性手术干预。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多达60%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直径<5.5cm时即发生了破裂。在过去十年对MFS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了解到特定基因的突变可预示着患者主动脉直径<5.0cm时即有发生破裂的风险,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综上,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重合,仅靠临床症状往往难以区分确诊。基因检测可以对一些潜在高危的遗传性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预警,对于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主动脉疾病的相关诊断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推荐患者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进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专利CN105442052B公开了一种通过靶向高通量半导体测序检测主动脉疾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DNA文库及其应用,其中包括33个主动脉夹层致病基因的引物池,能够检测家族性主动脉瘤或夹层、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以及主动脉扭曲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是周围结缔组织营养不良、骨骼异常、内眼疾病和心血管异常,发病率约为1:3 000~1:5000。病变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睛。其中,心血管系统异常包括主动脉瘤/夹层,是导致马凡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若无干预,患者平均寿命约为32岁。若得到适当干预和治疗,其平均寿命可接近于正常人。儿童首次诊断马凡综合征大多数是根据近视、脊检侧弯或蜘蛛指(趾)等其他畸形。成年患者的除体格异常与关节松弛外,主要是心脏功能不全及由于升主动脉瘤压迫出现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当出现急性内膜破裂而形成主动脉夹层时,则会出现主动脉夹层相应的症状,如心前区剧痛等。鉴于MFS临床表现的高度异质性,需要更多层面的诊断依据,分子诊断(致病性基因突变筛查)也纳入了主要诊断条件之中,对马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专利CN104120132B公开了FBN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分离的编码FBN1突变体的核酸,分离的多肽,筛选易患马凡氏综合征的生物样品的方法,筛选易患马凡氏综合征的生物样品的系统,以及用于筛选易患马凡氏综合征的生物样品的试剂盒。FBN1是马凡综合征唯一致病基因,编码原纤维蛋白(fibrillin)-1,是细胞外微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发现的FBN1突变已有上千个,多数是单个家庭特有的。其中,错义突变是最常见类型,半胱氨酸的单碱基置换占绝大多数。现有的FBN1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提示,FBN1基因半胱氨酸发生错义突变的患者发生晶体异位的几率高于其它突变类型。临床研究数据显示,MFS患者主动脉直径<5.5cm时发生急性破裂的风险较小,其它动脉发生动脉瘤的几率较低。FBN1基因的常见变异位点(基因多态性位点)可增加普通人群患胸主动脉瘤的风险,这对于通过分子诊断去判断哪些患者适宜采用与MFS患者相似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8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