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9042.5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尚;肖东升;胡倩;李阳;何春辉;钟祖峰;罗俊;练洪;罗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04 | 分类号: | G01S5/04;H04W4/02;H04W4/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定位 穿出 空间定位技术 多路径传播 加权中心 平面位置 数据挖掘 探针技术 最小信号 最优信号 非视距 传感器 存活 | ||
本发明属于空间定位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数据挖掘的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本发明基于Wi‑Fi探针技术,以压埋人员Wi‑Fi设备的Wi‑Fi信号以最小信号损耗抵达各个传感器对应的信号在压埋物表面穿出位置(最优信号穿出点)的加权中心作为压埋人员的平面位置,结合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理论实现了压埋人员Wi‑Fi设备的精确定位,较好地克服了压埋导致的信号非视距和多路径传播的问题。实现震后压埋人员的定位,为压埋人员的存活提供更大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定位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数据挖掘的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许多起由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压埋事故,其造成的生命损失不可估量,其中因未能被及时救出而死亡的占比较大。
现今对被困人员的搜寻方式主要是借助“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等逐点探测设备。然而此类设备在面临如地震之类的大区域灾害的时候显得非常吃力,搜寻速度慢、受环境影响大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没有一种能够大范围自动探测震后压埋人员位置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Wi-Fi设备探测装置的固定与布置。
(二)、各Wi-Fi探针探测控制区域手机发出的Wi-Fi信号的信号损耗及对应的手机MAC地址。
(三)、对获取的各Wi-Fi设备的相对距离值进行近高斯拟合。
(四)、对近高斯拟合之后的距离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
(五)、解算得到压埋人员的平面位置。
(六)、压埋人员平面位置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探测装置固定与布置步骤为:1)在每根竖杆上分别于顶部及沿竖杆向下距顶部d处固定Wi-Fi探针;2)将装好Wi-Fi探针的四根竖杆分别立在矩形范围的四个角点,分别为左上角A点、右下角B点、左下角C点、以及右上角D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无需能够适应所有压埋环境,降低了对压埋人员的搜寻成本、提高了搜寻效率,构建了一套从软件到硬件的压埋人员定位系统,为震后压埋人员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位置依据,对增加人员生还可能、提高救援效率及促进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有Wi-Fi探针的竖杆布置相对位置图;
图2最优信号穿出点示意图;
图3最优信号穿出点所属阿氏球示意图;
图4压埋人员平面位置MATLAB可视化输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Wi-Fi的震后压埋人员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探测装置固定与布置。
1)在每根竖杆上分别于顶部及沿竖杆向下距顶部d处固定Wi-Fi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9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指纹分布室内定位方法及结构
- 下一篇:室内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