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9091.4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杰;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6 | 分类号: | F02C7/26;F02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顾俊超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固体 继电器 设计 起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系统,包含有,电子定时机构和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电子定时机构具有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控制模块;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具有固体继电器组模块及固体继电器防护模块;电子定时机构与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通过内部连接器进行交联,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通过外部连接器与飞机发动机附件进行交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定时,时间精度高,同时采用软件防抖及看门狗电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固体继电器内部为MOS管作为开关元件,无触点、无拉弧、烧结、粘连等现象,大大提高起动箱的任务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继电器领域,尤其地是,一种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现代先进飞机正朝着多电、全电方向发展,对飞机的起动系统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起动箱利用机械凸轮定时机构进行定时,利用电磁继电器对飞机附件进行控制,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定时不准确、凸轮机构维护不易、电磁继电器触点容易拉弧、烧结、粘连,严重影响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系统,包含有,电子定时机构和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电子定时机构具有电源转换模块、信号控制模块;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具有固体继电器组模块、固体继电器防护模块;电子定时机构与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通过内部连接器进行交联,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通过外部连接器与飞机发动机附件进行交联;电子定时机构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固体继电器部件按照规定时序动作,从而实现对飞机发动机附件的时序控制。
所述电子定时机构中的电源转换模块具有依次连接的EMI滤波电路、瞬态尖峰保护电路、DC/DC转换电路和LDO转换电路。
所述电子定时机构中的信号控制模块具有微处理器电路、看门狗电路、电源隔离电路、信号隔离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其中信号输出电路通过内部连接器与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微处理器定时方式进行定时,时间精度高,同时采用了软件防抖及看门狗电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固体继电器内部为MOS管作为开关元件,无触点、无拉弧、烧结、粘连等现象,大大提高起动箱的任务可靠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发明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一种基于固体继电器设计的起动箱由电子定时机构和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组成。其中,电子定时机构具有电源转换模块3和信号控制模块4。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具有固体继电器组模块5和固体继电器防护模块6。
外部电源1输出的V1 2同时给电子定时机构和固体继电器控制部件供电。V1 2经过EMI滤波电路31和瞬变尖峰抑制电路32后经由DC/DC电源转换33生成5VD电压,随后经过LDO34生成3.3VD电压,为后端微处理器电路41、看门狗电路42、电源隔离电路43供电。其中,EMI滤波电路主要是防止设备的电源干扰系统电源。瞬态尖峰瞬变抑制电路主要是当电源系统瞬间出现非正常瞬变极限电压和电压尖峰时,能够利用成熟的电路来进行抑制,使其在稳态特性极限下能正常工作,在瞬态特性极限下也能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9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