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乘客保护系统的具有车辆内舱中可供使用的增大的自由空间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6252.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E.赛布;T.奥库普尼克;J.科德斯;J.梅施克;M.施米克;T.沃莱贝;M.库尔茨;T.德雷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42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乘客 保护 系统 具有 车辆 内舱中可供 使用 增大 自由空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布置在车辆内舱中的车辆座椅(100A,100B)的车辆,其关联有乘客保护系统,乘客保护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碰撞识别传感装置,其在碰撞情况中检测在碰撞情况中作用到车辆上的至少一个加速度值,使得惯性力根据所检测的加速度值作用到与车辆相连接的车辆座椅(100A,100B)上以及作用到坐在车辆座椅(100A,100B)上的乘客(200)上,其中加速度值用于碰撞适应地预设利用在车辆座椅(100A,100B)上的带系统(10A,10B)来保护的乘客(200)关于时间的吸收惯性力的位移距离(Δx/t),设置成,车辆座椅(100A,100B)在行驶方向(‑x)上的总位移距离(ΔxG)包括在行驶方向(‑x)上邻接于车辆座椅(100A,100B)的用于座椅纵向调节的位移距离(Δx1)的附加的仅碰撞激活的位移距离(Δx2),其中,附加的仅碰撞激活的位移距离(Δx2)通过在车辆的车辆内舱中的在行驶方向(‑x)上在车辆座椅(100A,100B)的前面可供使用的自由空间的增大来引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布置在车辆内舱中的车辆座椅的车辆,其关联有乘客保护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碰撞识别传感装置,其在碰撞情况中检测在碰撞情况中作用到车辆上的至少一个加速度值,使得惯性力根据所检测的加速度值作用到与车辆相连接的车辆座椅上以及作用到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客上,其中,加速度值用于碰撞适应地预设利用在车辆座椅上的带系统来保护的乘客关于时间的吸收惯性力的位移距离。
背景技术
文件DE 198 20 214 A1说明了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严重性的方法。乘客在强烈的车辆减速或车辆加速的情况中相对于车辆逆着阻尼设备的力运动限制的路程。通过乘客在强烈的车辆减速的情况中相对于车辆能够在带有相对运动的抑制的情况下运动或移动限制的路程,获得附加的制动距离,其实现更均匀的或更弱的制动,由此减小受伤风险。可能存在的气囊能够“更软地”膨胀或者首先根本无须处于运行。另外说明,驾驶员座椅经由固定设备固定在车辆处,所述固定设备实现车辆座椅相对于车辆底盘(Fahrgestell)的受限制的可移动性,其中,移动逆着阻尼设备的力进行。可相对于车辆逆着阻尼设备的力移动的驾驶员座椅能够直接地安装在车辆框架处或车辆底盘处或者在自身坚硬的乘客舱内,其本身又相对于框架可运动。
文件EP 2 546 097 A1公开了一种碰撞引起的座椅纵向移动或座椅位移。碰撞驱动部使用可纵向移动地布置在车辆底部处的车辆座椅轨道,以便在碰撞情况中能够实现整个车辆座椅的限定位移,由此获得更好的保护免于由于所谓的颈部过度屈伸效应引起的受伤。
文件DE 60 2005 001 224 T2说明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包括作为控制器件的主控制单元(其包含微型计算机和逻辑开关)和在撞击预报器件的意义中的撞击预警单元,其配置有毫米波雷达并且包含至少一个运行单元。
使用撞击预警单元,从而基于关于前述目标的运行功率和关于前述目标的车辆速度预见或者预报可能性或者否则车辆撞击。运行单元配置为用于运行移动车顶装置的运行单元、用于运行侧窗装置的运行单元、用于运行座椅靠背调节装置的运行单元、用于运行座椅移动装置的运行单元、用于运行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运行单元、用于运行预碰撞安全带的运行单元。每个运行单元经由通讯总线接收关于通过撞击预警单元预见的车辆撞击的信息。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回路如此设计,使得运行单元以该方式运行,使得装置中的每个被引入适合于保护车辆乘客的状态中。换言之,设置成在相撞之前执行各种行动,从而保护乘客。在其他的措施下原则上看到变化的座椅调整,也就是说,例如调节靠背并且/或者总体上纵向移动车辆座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说明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保护系统,利用其能够在事故的情况中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乘客的受伤,其中,在事故中作用到乘客上的生物力学的载荷值应最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6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