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495.7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4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生方诚;西山广德;齐藤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楠本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5/02;C09D7/45;C09D1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张云志;陈英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涂料 沉降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在添加于涂料时即使不稀释而直接添加于涂料,也可容易地分散,并且赋予优异的抗沉降性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本发明使用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聚酰胺,其是将碳原子数为2~12的二胺与相对于二胺为过量的碳原子数为4~36的二羧酸或碳原子数为4~36的二羧酸和碳原子数为2~22的单羧酸的混合物聚合而成;以及[B]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其是用1~3个羟基和/或羧基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0~54的烃,且凝固点为20℃以下或未显示明确的凝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由于水系涂料与溶剂系涂料相比,对环境或操作者的负担小,所以近年来在以汽车涂料为代表的各种领域推行涂料的水系化。随着涂料的水系化,对于水系涂料用的抗沉降剂也当然要求为水系的抗沉降剂。作为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使用以聚酰胺为主体的抗沉降剂(日本专利第356425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582983号公报)或使用聚酰胺与异种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抗沉降剂(日本专利第454672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567705号公报)等。
通常,以聚酰胺为主体的抗沉降剂有越是增加抗沉降剂中的聚酰胺含有率(含量),或越是使用凝聚力强的聚酰胺,越显示优异的抗沉降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向涂料中的分散性显著降低。因此,需要在制作用水、溶剂、树脂等介质稀释抗沉降剂得到的预分散物后向涂料中添加,但有因追加制作预分散物的工序而损害经济性的课题。
另外,由于聚酰胺的凝聚力强,所以与异种原材料的相容性低。例如,聚酰胺与酯系或丙烯酸系聚合物等异种聚合物的混合物有抗沉降剂中的成分容易分离,从而在涂料中产生分散不良物的情况。因此,使用如上所述的混合物的抗沉降剂也有向涂料中的分散性方面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凝聚力强的聚酰胺的情况或使用高含量的聚酰胺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用于使其容易向涂料中添加的稀释工序即可分散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酰胺型的水系抗沉降剂中掺混一定量的具有低凝固点(20℃以下)或不显示明确的凝固点,并且与聚酰胺的相容性优异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可达成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
(1). 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 聚酰胺,其是将碳原子数为2~12的二胺与相对于二胺为过量的碳原子数为4~36的二羧酸或碳原子数为4~36的二羧酸和碳原子数为2~22的单羧酸的混合物聚合而成;以及[B]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其是用1~3个羟基和/或羧基修饰的碳原子数为10~54的烃,且凝固点为20℃以下或未显示明确的凝固点。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中,构成所述[A]的二羧酸是碳原子数为36的非直链结构的二羧酸,或75重量%以上的碳原子数为36的非直链结构的二羧酸与25重量%以下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直链结构的二羧酸的混合物。
(3).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中,所述[A]的酸值为30~130mgKOH/g。
(4).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中,所述[B]包含选自下述的至少1种化合物:碳原子数为18的脂族一元醇化合物、碳原子数为10~18的脂族单羧酸化合物、碳原子数为36的二元醇化合物、碳原子数为36~44的二羧酸化合物和碳原子数为54的三羧酸化合物。
(5).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系涂料用抗沉降剂组合物,其中,所述[A]与所述[B]的重量比为95:5~6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楠本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楠本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